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遽幾的意思、遽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遽幾的解釋

急切期求。 清 吳梅樹 《與篠岑論文派書》:“邇來儀文彌加檢點,而真意反遜於前,将求一中行之道而從事,又不可以遽幾,蓋嗛然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遽幾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遽”和“幾”二字組成,需結合二者的本義及古籍用例理解其深層含義:

一、單字釋義

  1. 遽(jù)

    • 本義:急速、倉促。《說文解字》釋為“傳車”,後引申為匆忙、驟然。

      《禮記·檀弓下》:“夫子何遽乎?”(為何如此匆忙?)

    • 引申義:驚慌、突然。如《列子·說符》:“其子遽而往視之。”
  2. 幾(jī)

    • 核心義:隱微、細微的征兆。《周易·系辭下》:“幾者,動之微,吉兇之先見者也。”
    • 引申義:接近、幾乎。如《史記·留侯世家》:“幾敗而公事!”

二、複合詞“遽幾”的語義

“遽幾”強調事态變化的突然性與征兆的微妙性,多用于描述:

三、典籍用例解析

《禮記·檀弓》中“喪事雖遽不陵節”的鄭玄注,将“遽”與“幾”互訓,揭示其内在關聯:

“遽,猶幾也。幾亦遽也。”

意指喪禮雖需快速進行(遽),但須遵循禮節分寸(幾),二者辯證統一。此注是理解“遽幾”哲學意涵的關鍵依據,體現古人應對急變時對“度”的把握(參見《禮記正義》卷三)。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漢·許慎):“遽,傳也。”“幾,微也。”
  2. 《禮記正義》(唐·孔穎達疏解鄭玄注)
  3. 《周易·系辭》(“幾者動之微”的哲學闡釋)
  4. 《漢語大詞典》(“遽幾”詞條引《禮記》鄭注)

結論:“遽幾”融合了時間上的急促性(遽)與事理上的精微性(幾),常用于古籍中表達在突發狀态下對細微征兆的敏銳把握,承載中國古代哲學中“知幾其神”的思辨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

“遽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具體解釋如下:

一、整體釋義

遽幾(jù jǐ):意為急切期求,強調對某種目标或狀态的迫切渴望。該詞出自清代吳梅樹的《與篠岑論文派書》:“将求一中行之道而從事,又不可以遽幾,蓋嗛然也。”指在追求中庸之道時,因無法急切達成而産生的怅然心态。


二、單字解析

  1. 遽(jù)

    • 基本義:匆忙、急迫(如“匆遽”“急遽”),或表示立即行動(如“遽下定論”)。
    • 引申義:在古漢語中可指送信的快馬或驿車(如《左傳》:“且使遽告于鄭”),後衍生出“突然”“驚慌”等含義。
  2. 幾(jǐ)

    • 此處取“期求”之意,與常見表示數量或桌案的“幾(jī)”不同,屬于古漢語中的特殊用法。

三、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文言文或學術讨論中,例如: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清代文獻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博厚不可逆槽枋草堂饞勞乘雷傳譌出質聰叡等伴二松放話方羊封疆疙裡疙瘩格物大館怪迂光素寡态歸徕黑章荒塞胡雕剌假分數假撇欠嫁裝錦片前程決計爵邑鞠旅苛酷科賣啃齧客遇虧折兩班龍船蝼蛄滿口之乎者也孟庑鳴骹内家妝齧咬陪隸诮譏杞國憂天棋陸裙裾壤墳申明壽終司隸鎖闩鐵腥投杼卧甲握樞小兇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