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籍的意思、拘籍的詳細解釋
拘籍的解釋
(1).按冊籍傳喚。《金史·隱逸傳·褚承亮》:“ 斡離不 既破 真定 ,拘籍境内進士試 安國寺 , 承亮 名亦在籍中,匿而不出。”
(2).猶拘禁。《元典章新集·刑部·窩主》:“﹝賊人﹞除籍後再犯,終身拘籍。”
詞語分解
- 拘的解釋 拘 ū 逮捕或扣押:拘捕。拘系。拘留。拘拿。拘囚。拘禁。拘押。 限,限制:拘束。拘謹。不拘小節。 固執,不變通:拘泥。拘禮。拘迂。 拘 ō 遮蔽:“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 筆
- 籍的解釋 籍 í 書,書冊:古籍。書籍。經籍。典籍。 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隸屬關系:籍貫。戶籍。國籍。學籍。 登記:籍沒(?)。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紛擾很大;b.形容名聲很大;c.形容縱橫交
專業解析
"拘籍"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現代漢語詞典中較少收錄。其核心含義與登記、控制、征用有關,具體可拆解如下:
-
本義:登記造冊,控制管理
- "拘"在此處意為限制、掌控;"籍"指簿冊、名冊。合起來指通過登記入冊的方式對人、財、物進行管理和控制。這通常指官府強制性的行為,目的是掌握資源(尤其是人口)以便征調賦稅、勞役或兵役。
- 例如,官府将百姓姓名、年齡、財産等信息登記在冊,便于管理和征用。
-
引申義:征發、征用
- 基于登記造冊的管理,"拘籍"常直接引申為依據名冊進行征發、征用的行為,特别是征調人力服勞役或兵役。
- 例如,官府依據戶籍名冊拘籍壯丁去修築城牆或戍守邊疆。
權威來源參考:
- 《漢書》及古注: "拘籍"一詞多見于《漢書》等史書及其注釋中。例如,《漢書·武帝紀》顔師古注在解釋相關制度時,曾用到類似概念(雖非直接對應"拘籍"二字,但闡釋了其核心行為),表明這是古代官府控制人口和資源的重要手段。其含義與"編戶齊民"、"征發"等制度密切相關。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及曆代注疏。
- 王力《古代漢語》及相關研究: 在古漢語詞彙研究和曆史文獻研究中,"拘籍"被視為一個反映古代社會控制和經濟制度的特定術語。學者們在分析秦漢至隋唐時期的賦役制度、戶籍管理制度時,會使用并解釋該詞。來源:王力《古代漢語》(常用詞部分及文化常識部分涉及相關背景),以及研究中國古代經濟史、制度史的學術著作(如梁方仲《中國曆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等會讨論相關實踐)。
- 《漢語大詞典》或《辭源》: 大型曆史性語文辭書如《漢語大詞典》或《辭源》通常會收錄"拘籍"詞條,其釋義會明确指出其"登記控制"和"征發"的雙重含義,并引用《漢書》等古籍例證。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或《辭源》(商務印書館)。
“拘籍”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古漢語詞,主要指官府通過登記造冊的方式對人口或財産進行掌控,并據此進行征發(尤指勞役、兵役)。它體現了古代國家對基層社會資源的強力管理和控制手段。其權威解釋主要來源于對《漢書》等原始史籍及其注釋的解讀,以及大型曆史語文辭書和相關學術研究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拘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所體現,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按冊籍傳喚
指依照官方登記的名冊進行召集或傳喚。例如《金史·隱逸傳·褚承亮》記載,金軍攻破真定後,曾“拘籍境内進士試安國寺”,即按名冊強制召集當地進士參加考試。
-
猶拘禁
表示限制人身自由或長期監禁。如《元典章新集·刑部·窩主》中提到,對再犯的盜賊實施“終身拘籍”,即終身限制其自由。
二、字義拆解
- 拘:本義為逮捕、限制,引申為依規約束(如“拘束”)或固守規範(如“拘禮”)。
- 籍:原指登記冊,後衍生出隸屬關系(如“戶籍”)和出生地(如“祖籍”)的含義。
三、使用場景與注意事項
- 曆史文獻背景
該詞多見于宋元時期官方文書,反映古代戶籍管理與刑罰制度。例如金代用名冊強制召集人才,元代用于刑事處罰。
- 現代適用性
當代已無實際使用,僅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類文本解讀。
參考資料說明
以上釋義綜合了《金史》《元典章》等古籍案例及漢字字源解析。因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專業古籍數據庫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
邊防唱議打耗噹啷啷當戗大秋燈謎電教彫雲第一手對捍杜墅方便囊鲂鮄方棱飛符封祿風翔夫力概況官牛過極後竅黃劄緩火化石婦火體劍态箫心羁離舊日寄足巨爵開宴撂挑子琉瑠裡也波龍爪書陋習賂謝爐子冒嫌米罕拗别挪威海清清白白趨名三槐堂三家村蝕毀時子水墨畫宿着擡獎廷逆彤庭投讬象武賢良方正希差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