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爵土的意思、爵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爵土的解釋

(1).官爵和封地。《東觀漢記·陰興傳》:“臣未有先登陷陣之功,而一家數人并蒙爵土,令天下觖望。”《新唐書·封常清傳贊》:“ 常清 乃驅市人數萬以嬰賊鋒,一戰不勝,即奪爵土。” 元 丁複 《次韻噩無夢楩用堂吳中倡和佳什》:“ 劉郎 爵土方諸将, 嚴子 生涯老一裘。”

(2).指接受官爵和封地。《後漢書·皇後紀上·光烈陰皇後》:“夫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爵土”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代爵位與封地,是古代君主授予臣屬的政治權益象征。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爵”為古代貴族等級稱號,如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土”則指受封的領地,體現對土地的實際控制權。二者結合後,“爵土”特指君主因功勳賜予臣子的爵位名號及對應的封地,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鹹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其中隱含爵土制度與中央集權的關系。

從詞源演變分析,“爵土”一詞最早見于先秦文獻,如《周禮·夏官·司勳》提到“凡賞無常,輕重視功……頒其爵土”,表明其與古代分封制緊密關聯。漢代以後,隨着郡縣制強化,“爵土”逐漸演變為虛封稱號,但仍保留榮譽性質,如《漢書·諸侯王表》所述“藩國大者跨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反映爵土制度在漢初的實際影響。

文獻例證方面,《後漢書·輿服志》記載“諸侯王赤绶,四采……皇子封王,賜以爵土”,進一步印證“爵土”作為身份與資源的雙重賞賜功能。現代漢語研究中,該詞多用于曆史學、社會學領域,指代封建時代權力分配的制度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爵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官爵和封地
    指古代君主授予臣子的爵位及對應的土地封賞,是身份與權力的象征。例如《東觀漢記·陰興傳》提到“一家數人并蒙爵土”,即多人同時獲得爵位和封地。

  2. 接受官爵和封地的行為
    強調受封的過程,如《後漢書》記載“夫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禍”,指未完成受封便遭遇災禍。


二、曆史用例


三、綜合解析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封賞體系,兼具身份(爵)與物質(土)雙重屬性,常見于史書、文學作品。現代語境中已較少使用,主要用于曆史研究或古文解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東觀漢記》《後漢書》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哀容八關十六子百疊拜風标碣冰蟻步軍伧俗懲窒癡雨跌坡恫震繁膴法商封建社會主義風末覆按福用桂折一枝顧命大臣孤癖還付花蕾混頭混腦胡說白道佳辰剪辟椒除夾袢結論經略機織物舉鼎絕膑豈弟坎侯漆離榭曼婉拿老齧噬佞色平疇綮窾侵短蛩蚊氈七品琴堂棄若敝屣絨繩三遺矢沈暝詩愁衰鬓頭蹄屯危汙萊五難詳求象緯想要消息盈虛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