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腳色狀的意思、腳色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腳色狀的解釋

猶言履曆表。 宋 範仲淹 《與韓魏公書》:“其子得殿侍左班,養母未得,此中又無指使闕,曾申腳色狀來,今上呈。如有指使、安排處,乞留意。” 宋 魏泰 《臨漢隱居詩話》:“ 源 ( 葛源 )欲為 鑄 ( 張鑄 )發舉狀,移牒令 鑄 供歷任腳色狀。”參見“ 腳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腳色狀(也寫作“腳色狀”或“腳色狀子”)是中國古代,尤其是宋代,一種重要的官方文書形式,主要用于記錄官員的個人基本信息、履曆及家庭背景等,是官員铨選(選拔、任用)、考核、遷轉的重要依據。其名稱來源于“腳色”,本意指人的履曆、出身等基本情況,“狀”則指文書、文件。

一、核心含義與功能

  1. 個人身份檔案:腳色狀相當于現代的個人履曆表或人事檔案。官員需如實填寫本人姓名、籍貫、年齡、出身(如進士、蔭補等)、曆任官職、考績、有無過犯等關鍵信息。
  2. 铨選與任官憑證:在宋代,官員在初次授官、轉官、磨勘(定期考核升遷)時,必須向吏部等主管部門提交或更新腳色狀。它是吏部核查官員資格、決定其官職升降的核心文件。
  3. 防止冒濫與擔保:腳色狀要求詳細填寫家庭背景,包括三代祖先的姓名、官職(或職業),有時還需填寫妻族、嶽父等信息,并需有保人(擔保人)署名作保,以防止假冒身份或隱瞞重要情況。
  4. 體貌特征記錄:部分腳色狀還要求描述官員的體貌特征(如身高、膚色、有無胡須、面部明顯标記等),具有類似現代身份證照片的辨識功能。

二、内容構成(典型要素)

一份完整的腳色狀通常包含以下信息:

  1. 本人信息:姓名、字、年齡、籍貫(州縣)。
  2. 出身與資格:通過何種途徑入仕(如進士及第年份、明經、蔭補、軍功、吏員出職等)。
  3. 家庭背景:
    • 曾祖、祖父、父親的姓名、存殁情況、曾任官職(或職業)。
    • 母親姓氏(有時包括外祖父信息)。
    • 妻子姓氏(有時包括嶽父信息)。
  4. 仕宦經曆:曆任官職名稱、地點、任期。
  5. 考績與獎懲:過往考核結果、有無功過、是否受過處分。
  6. 體貌特征:身高、大緻樣貌描述(非所有時期或所有情況都強制要求)。
  7. 擔保信息:保人姓名、身份及籤押。
  8. 聲明與保證:聲明所填内容屬實,無隱瞞、假冒。

三、曆史意義與演變

權威參考來源:

  1. 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中華書局):權威工具書,詳細解釋“腳色”及相關制度背景。
  2. 鄧小南《宋代文官選任制度諸層面》(河北教育出版社):深入探讨铨選制度,腳色狀是其運作的關鍵環節。
  3. 《宋史·職官志》及相關法令(如《慶元條法事類》):原始文獻記載了腳色狀的法定内容和要求。
  4. 包偉民、吳铮強《宋朝簡史》(中華書局):提供宋代制度背景,有助于理解腳色狀的作用。
  5. 中國知網(CNKI)相關學術論文:如研究宋代铨選、文書、戶籍制度的論文,常涉及腳色狀分析。
  6. 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可檢索宋代史料中關于腳色狀的實例記載(需具體文獻支持)。

網絡擴展解釋

“腳色狀”是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宋代文獻中,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詞義解釋

腳色狀指古代官員或求職者提交的履曆表,類似現代的簡曆。内容涵蓋個人姓名、年齡、籍貫、家庭背景(如三代親屬信息)、任職經曆等基本信息。

二、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1. 宋代官方文書
    根據宋代範仲淹《與韓魏公書》和魏泰《臨漢隱居詩話》記載,腳色狀是求職或任職時必需提交的檔案文件,用于證明身份和資格。例如,範仲淹提到“曾申腳色狀來,今上呈”,說明其子為謀職需遞交此文件。

  2. 演變關聯
    古代“腳色”原指個人履曆,後因戲曲文化發展,逐漸衍生出“角色”一詞,代指戲劇中的人物身份。

三、文獻出處與例句

四、總結

“腳色狀”是宋代官僚體系中重要的身份憑證,兼具實用性和規範性,反映了古代人事管理的制度特點。現代“履曆”一詞可視為其演變結果。

如需查看更多文獻細節,可參考、、的原始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駁争不雜常參官楚娥楚人騷詞心次篆淙琤啐酒催讨掂倈典儀都人子敦敏方起犯治膚脆固定資金規禮郭門孤拙故作端莊環列之尹狐虎之威惠潤燋折揭黃積痗近午窘默雷霆火炮淚汪汪留放落火麥隴眉匠眇勁嗼然穆暢瘧鬼紐捏疲陋潛軍潛客凄怅求靠色數兒垧野山漏石坼衰堕順袋邃延胎禽天官完履現前曉來赩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