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kowtou ] 叩頭,額角叩地。角,額角
蹶角受化。——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額角叩地。 南朝 梁 丘遲 《與陳伯之書》:“ 夜郎 滇池 ,解辮請職; 朝鮮 昌海 ,蹶角受化。”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徵調曲六》:“無勞鑿空於 大夏 ,不待蹶角於蹛林。”《梁書·武帝紀中》:“九服八荒之内,連率嶽牧之君,蹶角頓顙,匡救無術,卧薪待然,援天靡訴。”
“蹶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梁書》等原始文獻。
《蹶角》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摔斷的角”。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蹶”表示“跌倒,摔斷”,“角”則指“物體的尖端部分”。
《蹶角》的拆分部首為“足”和“角”,其中“足”表示與腳有關,指示詞的一類,而“角”則代表與尖角有關的事物。
《蹶角》共有13筆,其中“蹶”部分由8筆組成,“角”部分則包含5筆。
《蹶角》一詞最早出現在《漢語大詞典》中,具體的來源和出處暫時沒有确切的信息。而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蹶角”。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對于《蹶角》這個詞,它的寫法可能存在差異,但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相關資料尚未找到。
1. 他從樹上摔下來,蹶斷了一角。
2. 這個盒子的蹶角已經磨損了,需要修複。
蹶起、蹶伏、蹶危、拾蹶、蹶子、角鬥、角度、角落。
折斷、斷角、折角、折裂。
完整、無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