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德院的意思、弼德院的詳細解釋
弼德院的解釋
官署名。1911年( 宣統 三年)仿 日本 樞密院設立,為顧問國務的機關。設院長、副院長各一人,顧問大臣三十二人。成立未幾, 清 朝即亡,實際上并未發生任何作用。《清史稿·職官志六》:“弼德院,院長,副院長,各一人。顧問大臣三十有二人。掌參預密勿,朝夕論思,并審議洪疑大政。”
詞語分解
- 弼的解釋 弼 ì 輔佐:弼士(輔佐的人)。弼匡(輔佐匡正的人)。弼導。弼諧。 筆畫數:; 部首:弓;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弼德院”的詳細解釋如下:
1.定義與背景
弼德院是清朝末年設立的國務顧問機構,成立于1911年(宣統三年),仿照日本樞密院制度建立。其設立背景與清末新政改革相關,旨在為清廷提供政治咨詢,并與“皇族内閣”同時成立。
2.組織結構
- 核心成員:設院長、副院長各1人,顧問大臣32人,另配參議10人。
- 下設機構:秘書廳,由秘書長負責日常事務。
3.職責與權限
主要職能是“參預密勿,朝夕論思”,即參與機密政務讨論,并提供政策建議;同時負責審議重大疑難政務。其權限與内閣相互制衡,但實際地位更偏向咨詢性質。
4.運作特點
- 奏事方式特殊:僅通過面奏或書面片奏(非正式奏折)彙報,且内容限于皇帝特旨咨詢的事項。
- 信息保密:所奏事件不對外公開,避免載入官報。
5.曆史意義
弼德院成立後不久清朝滅亡,未能在實際政治中發揮作用,僅作為清末體制改革的象征性産物。其短暫存在反映了清廷試圖通過制度調整延續統治的失敗嘗試。
如需進一步了解細節,可參考相關曆史檔案或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弼德院
弼德院(bì dé yuàn)在漢語中是一個名詞,表示為一個地點的名稱。下面來詳細介紹一下這個詞的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弼德院這個詞的含義指的是某個地方的名稱,然而具體指的是哪個地方,我暫時無法确定,因為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并不常見。
拆分部首:弼(bì)在字頭上,德(dé)在字底下,院(yuàn)在字的右邊。
筆畫:弼這個字有13個筆畫,德有9個筆畫,院有7個筆畫,總共29個筆畫。
弼德院這個詞的來源和具體含義需要進一步研究來查明,因為在我所了解的資料中沒有直接的解釋。
關于這個詞的繁體寫法,我也無法确定,因為在現代漢字中還沒有出現過與弼德院相對應的繁體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弼德院可能遵循了傳統的漢字書寫方式,但具體的寫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才能得出結論。
由于對這個詞的來源和含義不确定,我無法給出例句。
弼德院這個詞目前在現代漢語中并沒有相關的組詞、近義詞或反義詞。
希望以上解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