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急而狹隘。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七》:“ 子豐 尚 酈邑公主 ,公主驕妒, 豐 亦狷狹,遂殺公主。”《晉書·卞壸傳》:“ 壼 天性狷狹,不能和俗,退以情事,欲畢志家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依 彭鹹 之遺則,從 子胥 以自適;狷狹之志也。” 清 唐孫華 《次韻答毛端峰》:“狷狹匹夫志,檢柙婦女行。”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九篇:“﹝ 董仲舒 ﹞嘗作《士不遇賦》(見《古文苑》)……終則謂不若反身素業,歸于一善,託聲 楚 調,結以中庸,雖為粹然儒者之言,而牢愁狷狹之意盡矣。”
“狷狹”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juàn xiá,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心胸特點。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性格特征
指人的性情偏激急躁且心胸狹隘,常表現為思想保守、固執己見,不善于接納他人觀點或新鮮事物。
延伸意義
也可用于描述人的見識狹窄,或因過于堅持自我原則而缺乏包容性,如《文心雕龍》中提到的“狷狹之志”。
曆史文獻
現代用法
多用于書面語,帶有一定貶義,強調因性格缺陷導緻的社交或認知局限,例如:“他因狷狹之性,常與人争執。”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三國志》《文心雕龍》等原著。
狷狹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人的性格或态度狹隘、拘謹,容易見狹隘而無寬容之心。
狷狹的第一個字狷,拆分部首為犬,總計有8個筆畫;第二個字狹,拆分部首為犬,總計有9個筆畫。
狷狹的來源比較複雜,狷源于犬形,表示犬類動物拘謹不適應的樣子,狹則表示狹窄不寬闊的意思。
狷狹的繁體字為「獧狹」,與簡體字寫法基本相同,隻是形狀稍有不同。
在古時候,「狷狹」一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意義相近。古代字形變化較大,很難給出具體的古代寫法。
1. 他的性格十分狷狹,對任何人和事都抱着懷疑和排斥的态度。
2. 這些人太狷狹了,簡直無法與他們進行有效的溝通。
狷狹的組詞有:狷急、狷介、狷瘠、忿狷。
狷狹的近義詞有:狹小、狹隘、偏狹、拘謹。
狷狹的反義詞有:寬容、開闊、豁達、大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