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捐命的意思、捐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捐命的解釋

(1).失去生命。謂死。《史記·李斯列傳》:“吾聞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諸子,何可言者!”亦指不惜犧牲生命。《漢書·陳湯傳》:“ 延壽 湯 既未獲受祉之報,反屈捐命之功,久挫於刀筆之前,非所以勸有功、厲戎士也。” 顔師古 注:“捐棄其軀命,言無所顧也。” 宋 蘇轍 《北狄論》:“ 漢 兵深入,不憚死亡,捐命絶幕之北,以決勝負。”

(2).放棄使命。 漢 應劭 《風俗通·過譽·汝南陳茂》:“ 鮑宣 州牧行部,多宿下亭,司直舉劾,以為輕威捐命,坐之刑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捐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失去生命,指死亡或犧牲生命

這一含義源自《史記·李斯列傳》中的記載:“父捐命,不封諸子”,指父親去世後未給諸子封賞。此外,《漢書·陳湯傳》提到“捐命之功”,形容将士不惜犧牲生命以建功立業,顔師古注解為“捐棄其軀命,言無所顧也”。

二、放棄使命

《風俗通·過譽·汝南陳茂》中記載,漢代官員鮑宣因巡視時“多宿下亭”被彈劾為“輕威捐命”,即因行為失當而放棄職責,最終被罷免官職。

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或曆史文獻中。其核心語義圍繞“舍棄”展開,既可指舍棄生命(主動犧牲或被動死亡),也可指舍棄責任(使命或命令)。

網絡擴展解釋二

捐命

《捐命》是一個漢字詞,由“捐”和“命”兩個字組成。

部首和筆畫

“捐”字的部首是“手”,總共有11畫;而“命”字的部首是“口”,總共有8畫。

來源

《捐命》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它指的是一種為了某種信仰、忍辱負重、無私奉獻甚至舍棄自己生命的行為。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英勇無畏地為人民或國家犧牲的行為,表達了對于人道主義精神和英雄本色的敬意。

繁體

《捐命》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通常寫作「捐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捐”字的方式有所變化。根據時代和版本的不同,古代的“捐”字寫法可以是「艹堇」、「二堇」、「扌堇」等,即使在不同的版本中有所差異,但都能體現出“手”的意思。

古代的“命”字寫法也有不同的變化,可以是「卩龴」、「卩圅」或者「口龴」等,它們都能表達出“口”的意思。

例句

1. 他毫不猶豫地捐出了自己的命,保護了整個村莊的安全。

2. 面對危險,那位年輕士兵毅然決然地捐了命,保衛了祖國的領土。

3. 為了拯救那位即将溺水的孩子,勇敢的消防員捐出了自己的命。

組詞

1. 捐款:指向慈善事業、患病的人或者需要幫助的困境提供金錢支持。

2. 捐血:指将自己體内的血液無償提供給需要輸血的患者。

3. 捐獻:指無償地提供物資、器官或者其他資源,以幫助需要的人。

近義詞

英勇犧牲、舍己救人、自願獻身。

反義詞

保全性命、自私自利、避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