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箕帚 ”。1.畚箕和掃帚。皆掃除之具。《呂氏春秋·順民》:“孤将棄國家,釋羣臣,服劍臂刃,變容貌,易姓名,執箕帚而臣事之,以與 吳王 争一日之死。” 漢 賈誼 《論時政疏》:“借父耰鋤,慮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誶語。” 宋 黃庭堅 《贈送張叔和》詩:“箕帚掃公堂上塵,家風孝友故相親。”
(2).以箕帚掃除;操持家内雜務。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詩:“家貧無供給,客位但箕箒。” 陳衍 《元詩紀事·管道杲》引 元 管道杲 《題仲姬墨竹》詩跋:“夫婦人之事,箕帚、中饋、刺繡之外,無餘事矣,而吾妹則無所不能,得非所謂女丈夫乎?”
(3).借指妻妾。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越王 勾踐 有二遺女﹞謹使臣 蠡 獻之,大王不以鄙陋寝容,願納以供箕箒之用。”《文選·王微<雜詩>》:“弄絃不成曲,哀歌送苦言,箕帚留 江 介,良人處 雁門 。” 李周翰 注:“箕,所以簸揚物者;箒,掃除也者。此婦人所執以事夫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今有遺腹小女 鳳鳴 ,明早已當出世,敢以此奉長郎君箕箒。” 清 王韬 《甕牖馀談·記蔣劍人事》:“時 劍人 已娶 羅店村 人,女仰其才名,願供箕帚。” 清 程麟 《此中人語·吳某》:“﹝妾﹞已嫁鬼卒為妻,烏得復侍君箕帚耶!”
“箕箒”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jī zhǒu,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釋:
基本含義
指“畚箕和掃帚”,即兩種用于清掃的工具()。箕是簸箕,用于揚去谷物中的雜質;帚即掃帚,用于掃除灰塵。二者常并稱,代指日常清潔器具。
引申含義
引申為“操持家務”。古代家庭中,箕帚是女性處理雜務的常用工具,因此“執箕箒”可表示承擔家内勞動,如《禮記》中“納女于天子曰備箕帚”即指女子嫁入夫家後負責家務()。
借代用法
進一步借指“妻妾”。因古代女性常以操持家務為職責,故以“箕箒”婉稱妻子或妾室,如《三國演義》中“願獻女為陛下箕帚之妾”()。
需要注意的是,“箕箒”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出現于古籍或特定語境中。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箕箒》是一個漢字詞彙,表示“箕”的意思:一種用來掃除垃圾、灰塵的工具,形狀像一個淺口的大籠子,底部有把手,適合用于戶外清掃。《箕箒》可以用來形容清潔、整理或掃除的動作。
《箕箒》的部首是“竹字旁”,合并成一個部首的字是“⺮”。它有9個筆畫。
《箕箒》來源于古代文字演變,現代漢字形态為簡化字。其繁體字形為「箕帚」。
在古代的寫法中,「箕」的形狀比現代稍有不同,箕筒上方有一個小豎杠。而「箒」的寫法則與現代相似,但是有時也會将它們寫作「箕箒」。
1. 她從廚房拿起箕箒,開始清掃地闆。
2. 我用箕箒輕輕地掃走了桌子上的塵土。
3. 爺爺用箕箒掃除前院的落葉。
1. 箕筐:用竹子或草制成的能夠盛放東西的筐子。
2. 塵埃飛揚:形容灰塵飛散的情景。
3. 清潔:指使物體、環境變得幹淨整潔。
1. 掃帚:用來掃地的工具。
2. 清掃:清除周圍的污垢。
3. 掃除:清除雜物以保持整潔。
1. 弄髒:使物體變髒或不幹淨。
2. 髒亂:指環境或物品不整潔。
3. 垃圾:指廢棄物或不需要的東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