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碧楮的意思、碧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碧楮的解释

旧时道教所用的青藤纸。《新唐书·逆臣传下·董昌》:“﹝ 昌 ﹞命方士 朱思远 筑坛祠天,诡言天符夜降,碧楮朱文不可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碧楮”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资料进行解析:

一、基本解释

  1. 道教青藤纸
    多数文献(如、、)指出,“碧楮”指旧时道教所用的青藤纸。例如《新唐书·逆臣传下·董昌》记载:“碧楮朱文不可识”,描述了方士用青藤纸书写符文的场景。

  2. 字义拆解

    • 碧:青绿色玉石,引申为青绿色。
    • 楮:构树的别称,树皮可造纸,故“楮”也代指纸(、)。
      因此,“碧楮”字面可理解为“青绿色的纸”,符合道教用纸的象征意义。

二、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资料(如)将其误作成语“碧楮(bì zhū)”,解释为“青翠的竹子,比喻诗文清新”。但该发音与“楮”的正确读音(chǔ)不符,且缺乏可靠文献支持,可能为混淆其他词汇所致。


三、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历史或宗教文献中,描述道教仪式中的特殊用纸。例如:“方士以碧楮书写符箓,焚化祭天”()。

建议参考《新唐书》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以获取更准确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二

【碧楮】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绿色的、翠绿色的树木。它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其中,“石”表示石头类的事物,而“杳”表示树木。它的写法有14个笔画。《碧楮》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献,最早见于《诗经》中的《小雅·碧云》。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碧楮”。根据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在古时候的写法中,“碧楮”的“石”部在左边,“杳”部在右边。以下是一个例句:“春天来临时,碧楮林间绿意盎然”。与“碧楮”相关的词汇有:“翠绿”、“绿茵”、“青草”等;而与其相反的词汇有:“枯黄”、“凋谢”、“干枯”等。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