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船。喻家居不仕。 晉 陶潛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林》詩之一:“凱風負我心,戢枻守窮湖。”
戢枻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戢”和“枻”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字形、字源及古籍用例綜合分析:
戢(jí)
《詩經·周頌·時邁》:“載戢幹戈”,毛傳:“戢,聚也。”指收藏兵器。
枻(yì)
“戢枻”為動賓結構,直譯為收起船槳,實際表示:
古籍用例:
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詩》:“戢枻守窮湖”,指停舟栖居湖畔(《文選》卷二十六)。此處“戢枻”既寫實景,亦隱喻辭官歸隱。
收錄“戢枻”詞條,釋為“停船”。
明确釋義:“戢,止息;枻,船槳。戢枻指停船。”
參考文獻
“戢枻”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由“戢”和“枻”兩個單字組成,需分别解析:
戢(jí)
本義為收斂、停止,如“戢兵”(停止戰争)、“戢翼”(收斂翅膀)。引申為隱藏、收藏,如《詩經·周頌》中“載戢幹戈”(收起兵器)。
枻(yì)
指船槳或船舷,多見于古文,如《楚辭·漁父》中“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漁父笑着劃槳離開)。也可作動詞,表示劃船。
組合含義推測
“戢枻”字面可解為“收起船槳”,可能用于描述停船、泊舟的動作或場景,帶有文學意象。但因缺乏具體文獻例證,其實際用法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您遇到該詞的出處(如古詩文),建議提供更多語境以便進一步分析。
哀臨白毫光豹死留皮采席長告娼根遲回醇茂打獨磨大計得以帆颠馮嬺當熊風移俗易孚乳感附高捷過來過去國士漢蔥華甍轘身毀瘗嘉與介之推唧唧咕咕進本退末津途寄聲極天蟠地客床兩晉黎萌臨渴掘井碼碯沒雕當苗子秘埜莫敖奇篇契托區寰任教乳溜水數制贖庸私就苕嶢條綜屠伯退倦頑廉懦立項脊軒詳情度理鄉壤項窩小爺叔霞袖諧趣信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