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延的意思、稽延的詳細解釋
稽延的解釋
[delay] 久留拖延
稽延時日
詳細解釋
遲延,拖延。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沁水》:“願陛下特出臣表,勅大司農府給人工,勿使稽延,以贊時要。”《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五年》:“比之舊日中書,稽延數倍。” 明 李東陽 《應诏陳言奏》:“歲歲稽延,愈久愈困。”
詞語分解
- 稽的解釋 稽 ī 停留:稽留。稽滞。 考核:稽核。稽查。稽考。無稽之談。 計較:反唇相稽。 至。 姓。 稽 ǐ 〔稽首〕古代的一種禮節,跪下,拱手至地,頭也至地。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延的解釋 延 á 引長:延長(俷 )。延續。蔓延。延年益壽。 展緩,推遲:延遲。延緩。延宕。延誤。 引進,請:延聘(聘請)。延納。延師。延醫。 姓。 筆畫數:; 部首:廴;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稽延”是一個書面用語,指拖延、耽誤,強調因滞留或耽擱導緻時間上的延誤。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因滞留或耽擱而拖延時間,常見于正式或文學語境。例如“稽延時日”表示因拖延而浪費時間。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拖延、遷延、遲延、稽遲。
- 反義詞:及時、迅速、立即。
曆史與文學用例
- 古代文獻
- 《三國志》提到“尚能稽延旦夕”,指通過拖延争取時間。
-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強調“勿使稽延”,呼籲避免延誤重要事務。
- 小說應用
- 《初刻拍案驚奇》中“不敢稽延”描述店主人因敬畏官員身份而不敢耽擱。
現代用法
- 醫學領域:如“稽延性戒斷綜合征”,指戒毒後症狀的長期拖延。
- 日常場景:多用于正式文書或強調時間延誤的嚴肅語境,如“項目進度不可稽延”。
“稽延”強調因主觀或客觀原因導緻的拖延,帶有書面化色彩,適用于曆史、文學及專業領域。需注意與口語化詞彙(如“耽擱”)區分使用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稽延》的意思及拆分部首和筆畫
稽延(jī yá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耽擱、拖延、延誤。
該詞的拆分部首是禾(hé)和廷(tíng),共計12個筆畫。
《稽延》的來源和繁體寫法
《稽延》一詞最早見于《左傳·哀公二十八年》:“以二月稽延至于伐城,三月乃入關。”
繁體字為「稽延」。
《稽延》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稽延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例如,元代的《康熙字典》收錄了古時候的寫法「稽㐅」。
《稽延》的例句
1. 他總是稽延工作,無法按時完成任務。
2. 别再稽延了,我們得盡快行動。
《稽延》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稽查、稽核、稽察。
近義詞:拖延、耽誤、延誤。
反義詞:迅速、及時、準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