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稽延的意思、稽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稽延的解釋

[delay] 久留拖延

稽延時日

詳細解釋

遲延,拖延。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沁水》:“願陛下特出臣表,勅大司農府給人工,勿使稽延,以贊時要。”《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五年》:“比之舊日中書,稽延數倍。” 明 李東陽 《應诏陳言奏》:“歲歲稽延,愈久愈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稽延(jī yán)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拖延、耽擱、延誤,強調因遲滞或耽擱而導緻時間上的延誤。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故意或無意地拖延時間,使事情不能按時進行或完成。

例如:“因手續不全,工程進度一再稽延。”

來源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8年,第599頁。


二、字義拆解

  1. 稽:
    • 本義為停留、延遲(《說文解字》:“稽,留止也”)。
    • 引申為考核、查究(如“稽查”),此處側重“滞留”義。
  2. 延:
    • 本義為拉長、推遲(《說文解字》:“延,長行也”)。
    • 常見于表示時間後延(如“延期”“延誤”)。

      合成詞義:因滞留不前而延長時限。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8卷第112頁。


三、古典文獻出處

該詞屬書面語,多見于正式文書或曆史文本:

《資治通鑒·唐紀》:

“軍務稽延,恐失戰機。”

(釋義:軍務拖延,恐贻誤作戰時機。)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資治通鑒》,1956年,卷198。


四、用法與語境


五、權威參考擴展


以上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确保學術性與實用性統一。

網絡擴展解釋

“稽延”是一個書面用語,指拖延、耽誤,強調因滞留或耽擱導緻時間上的延誤。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近義詞與反義詞


曆史與文學用例

  1. 古代文獻
    • 《三國志》提到“尚能稽延旦夕”,指通過拖延争取時間。
    •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強調“勿使稽延”,呼籲避免延誤重要事務。
  2. 小說應用
    • 《初刻拍案驚奇》中“不敢稽延”描述店主人因敬畏官員身份而不敢耽擱。

現代用法


“稽延”強調因主觀或客觀原因導緻的拖延,帶有書面化色彩,適用于曆史、文學及專業領域。需注意與口語化詞彙(如“耽擱”)區分使用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半掩門場杵程糧谶箓傳令兵刍薪聰謀叢冢銼屍彫刓反背規迹龜枚歸謬法汗下毫不在乎核對宦豎混淆甲縷降駕匠者鑒機識變健足解纻籍録經曆驚歎號襟懷輯譯集苑集枯魁顔蠟钗子連頭帶尾靈柩隆刑麥隴迷惑不解納失失匹處千秋勤能宂急戎仗三智五猜失悔詩郵首兵手诏朔氣寺監絲絡騰化驒騱土頑喔促我見猶憐誤人子弟鄉陌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