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祭星的意思、祭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祭星的解釋

古代重要祭禮之一。每年春至,天子出東郊設壇而祭祀星辰。《管子·輕重己》:“天子東出其國九十二裡而壇,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號曰祭星。”《孔叢子·論書》:“主於郊宮,所以祭日也;夜明,所以祭月也;幽禜,所以祭星也。”《爾雅·釋天》:“祭星曰布。” 郝懿行 義疏:“祭星者,蓋為壇祭之。《祭法》雲:‘幽宗,祭星也。’ 鄭 注:‘宗,當為禜。幽禜,亦謂星壇也。’《釋文》引 李巡 曰:‘祭星者以祭布露地,故曰布。’ 孫炎 曰:‘既祭,布散於地,似星辰布列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祭星”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祭祀儀式,其含義和習俗在不同曆史時期及民間傳統中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起源與核心含義

祭星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祭祀星辰的官方禮儀。據《管子·輕重己》記載,天子春至時出東郊設壇祭祀星辰,稱為“祭星”。道教文化中,認為正月初八是諸星下界之日,通過祭祀可獲星宿庇佑,實現“順天應人”。

二、時間與民間習俗

  1. 官方時間:春至日(帝王祭祀);
  2. 民間時間:農曆正月初八(稱“順星節”);
  3. 儀式形式:
    • 點燈祈福:燃燈數量象征星宿(如108盞代表周天星辰,9盞對應九大流年星宿);
    • 散燈花:将燈盞分散置于庭院、竈台等處,寓意驅邪納吉;
    • 叩拜星神:全家按長幼次序焚香叩首,本命年者需守燈至熄滅。

三、文化内涵

四、儀式流程(以正月初八為例)

  1. 準備供品:香燭、紙錢、元宵、水果等;
  2. 布置祭壇:擺放“星神馬兒”神碼,鋪設紅布;
  3. 祭祀步驟:黃昏後焚香叩首,點燃燈碗,誦念祈福詞,最後全家分食元宵。

五、其他相關

提示:若需具體儀式操作或地域習俗細節,可進一步查閱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祭星》這個詞的意思十分有趣,它一般用來形容人們在特定時刻,如節日或紀念活動中,對星星的崇拜和敬意。下面是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礻(示) - 筆畫數:15畫 來源: 《祭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星象學。在古代,人們相信星星代表了天神或神明的形象,因此會定期舉行祭祀活動來表達對星星的尊敬和崇拜。 繁體: 《祭星》的繁體字寫作「祭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祭星」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遵循相同的意思和概念。由于古代文字的演變,現代漢字的構造可能已與古代有所差異。 例句: 1. 明天是我祭星的日子,我會默默地祈禱。 2. 在這個重要的節日,人們會舉行盛大的祭星儀式。 組詞: 與「祭星」相關的組詞包括「祭祀」、「祭拜」等,這些詞都與對神明或神靈的禮儀行為有關。 近義詞: 與「祭星」意義相近的詞語可以是「崇拜星星」、「敬畏星象」等,它們傳達了對星星的敬意和崇拜的含義。 反義詞: 「祭星」這一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與對星星的祭祀和敬意相反的概念在文化中很少見。 希望這些簡要的介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