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心的意思、寄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心的解釋

寄托心意。 漢 劉向 《說苑·談叢》:“枝無忘其根,德無忘其報,見利必念害身,故君子留精神寄心於三者,吉祥及子孫矣。”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 晉 陶潛 《扇上畫贊》:“美哉 周子 ,稱疾閑居,寄心清尚,悠然自娛。” 唐 崔曙 《對雨送鄭陵》詩:“寄心海上雲,千裡常相見。”《雲笈七籤》卷一○五:“或有栖遁冥契而不獲登山者,寄心啟願,精意向真,亦與身詣名山者無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解釋:

  1. 寄托心意、情感或精神

    這是“寄心”最核心的含義。指将内心的情感、思念、志向或精神追求托付、寄托于某人、某物或某事之上。例如,将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寄托于書信中,将理想寄托于某項事業,或通過藝術創作表達内心的情感。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收錄該詞條,釋義為“寄托心意”。

  2. 精神專注、心思投注

    指将全部心思和精神集中投入到某個對象或活動中,全神貫注。例如,“寄心典籍”意指專心緻志于讀書研究。

    來源:此義項在古典文獻中常見,如《後漢書》等古籍中有類似用法,體現了心思的專注與投入。現代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雖未單列此詞條,但“寄”字有“寄托(情感等)”的義項,“心”指心思、精神,組合起來可引申出此意。

  3. 寄托心靈以求超脫

    在更深的層次上,尤其在某些哲學或文學語境中,“寄心”可指将心靈寄托于某種境界(如自然、藝術、宗教等),以尋求精神的慰藉、安甯或超越現實束縛。

    來源:此意常見于古典詩文和哲學論述中,如魏晉玄學或山水田園詩派的作品,體現了古人尋求精神家園的傾向。

總結來說,“寄心”主要表達了将内心的情感、思緒、志向或整個精神世界,托付、投注或安放于外部的人、事、物或某種境界之中的意思。 它既可以是情感的外化(如寄托思念),也可以是精神的專注(如專心緻志),還可以是心靈的歸宿(如尋求超脫)。

網絡擴展解釋

“寄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寄托心意”,指将情感、期望或關注集中在某人或某事上。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由“寄”(寄托)和“心”(心思)組成,字面意為“将心意托付”。例如,曹植在《洛神賦》中寫道“長寄心于君王”,表達對君王的忠誠與挂念。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情感表達,如對親友的關懷、對目标的期許,或對社會問題的關注。例如現代用法中,“春風寄心”可表達對季節變換的細膩情感。

  3. 文學引用
    古代文獻中常見該詞:

    • 劉向《說苑》:“寄心于三者,吉祥及子孫”;
    • 陶潛《扇上畫贊》:“寄心清尚,悠然自娛”。
  4. 現代延伸
    在節日祝福或日常交流中,常以“寄心願”形式出現,如“端午寄心願,合家福滿門”,體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情感層次
    既包含個人情感寄托(如思念、期望),也涵蓋精神追求,如《雲笈七籤》中“寄心啟願”指通過虔誠心意達成修行目标。

“寄心”兼具古典意蘊與現代適用性,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情感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案法榜青戶暴公子抱燋寶幄比餘逼責不階朾蟻沖摐翠瓊寸願诋詈蹲沓分處高薪管桁關試詭反鲑蠪貴末海塗養殖含着骨頭露着肉灏瀁號吟紅蠶話口兒薦瘥羯羊進邁救生船可不的狂宕困倦梁窦理中魔手品竹彈絲埤汙青壯年瓊萼遒華三槐之聽三霜商度生描十二律識字收件肅截宿居啕氣濤聲腯肥微宵文算下半截香肉塈茨新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