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心的意思、寄心的詳細解釋
寄心的解釋
寄托心意。 漢 劉向 《說苑·談叢》:“枝無忘其根,德無忘其報,見利必念害身,故君子留精神寄心於三者,吉祥及子孫矣。”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 晉 陶潛 《扇上畫贊》:“美哉 周子 ,稱疾閑居,寄心清尚,悠然自娛。” 唐 崔曙 《對雨送鄭陵》詩:“寄心海上雲,千裡常相見。”《雲笈七籤》卷一○五:“或有栖遁冥契而不獲登山者,寄心啟願,精意向真,亦與身詣名山者無異。”
詞語分解
- 寄的解釋 寄 ì 托付:寄托。寄存。寄情。寄懷。寄意。 依靠,依附:寄居。寄食。寄生蟲。 托人傳送,特指由郵局傳遞:寄信。寄錢。 認的親屬:寄父。寄母。寄子。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網絡擴展解釋
“寄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寄托心意”,指将情感、期望或關注集中在某人或某事上。以下是詳細解析:
-
基本釋義
由“寄”(寄托)和“心”(心思)組成,字面意為“将心意托付”。例如,曹植在《洛神賦》中寫道“長寄心于君王”,表達對君王的忠誠與挂念。
-
使用場景
多用于情感表達,如對親友的關懷、對目标的期許,或對社會問題的關注。例如現代用法中,“春風寄心”可表達對季節變換的細膩情感。
-
文學引用
古代文獻中常見該詞:
- 劉向《說苑》:“寄心于三者,吉祥及子孫”;
- 陶潛《扇上畫贊》:“寄心清尚,悠然自娛”。
-
現代延伸
在節日祝福或日常交流中,常以“寄心願”形式出現,如“端午寄心願,合家福滿門”,體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情感層次
既包含個人情感寄托(如思念、期望),也涵蓋精神追求,如《雲笈七籤》中“寄心啟願”指通過虔誠心意達成修行目标。
“寄心”兼具古典意蘊與現代適用性,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情感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心》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該詞意為将心思寄托在某人或某事上,表達對其關注和思念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寄心》的偏旁部首是寸,共有12畫。
來源:
《寄心》一詞的來源是由漢字寄和心合并而成的。寄意寄送,将心思送去;心則代表内心深處的感情和情感。
繁體:
《寄心》的繁體寫法為「寄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寄件者會寫下一個心形的标志,以表示自己的情感在信件中。
例句:
1. 他對她非常的信任和依賴,将自己的寄心放在她的身上。
2. 在這個異鄉,我寄心于家鄉的風景和親人們的關懷。
組詞:
寄托、寄情、寄予、寄望、寄願
近義詞:
寄托、寄予、寄寓
反義詞:
不在乎、漠視、忽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