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币帛的意思、币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币帛的解釋

(1).缯帛。古代用于祭祀、進貢、饋贈的禮物。《墨子·尚同中》:“其祀鬼神也……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紙錢》:“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币帛,事畢則埋之。後代既寳錢貨,遂以錢送死。”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詩話·記趙夢得事》:“币帛不為服章,而以書字,上帝所禁。”

(2).泛指財物。《左傳·襄公八年》:“敬共币帛,以待來者,小國之道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弭訟》:“今可使諸争婚者,未及同牢,皆聽義絶,而倍還酒禮歸其币帛。”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又不曾執羔雁邀媒,獻币帛問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币帛”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币帛”由“币”(財币)和“帛”(絲織品)組成,本義指用于禮儀活動的絲織品,後引申為泛指財物。古代主要用于以下場景:

  1. 祭祀:作為祭品敬獻神靈,如《墨子》記載“珪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
  2. 進貢:諸侯向天子進獻的禮物;
  3. 饋贈:人際交往中的貴重贈禮,如《左傳》提到“敬共币帛,以待來者”。

二、詞義演變

三、文獻例證

四、現代關聯

如今“币帛”一詞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禮制、經濟或文獻解讀時仍具重要意義。其核心概念(以物表禮)可類比現代禮儀性贈禮行為。


注:如需具體文獻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參考《墨子》《左傳》等典籍,或通過滬江詞典、漢典等工具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币帛》是一個中文詞語,它有幾個不同的含義: 1. 币帛:指代貨币和布帛等財物。 - 拆分部首和筆畫:币 (钅 + 十) 帛 (巾 + 白 + 一) - 來源:據史書記載,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明堂位憲》中,用來指代真實的貨币和帛币等財物。 - 繁體:幣帛 2. 币帛:比喻政治或經濟權力及財富。 - 拆分部首和筆畫:币 (钅 + 十) 帛 (巾 + 白 + 一) - 來源:這個意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比如《論衡·貴賤篇》就用币帛這個詞比喻官職和財富的重要性。 - 繁體:幣帛 以下是币帛的一些古代漢字寫法: 1. 币帛寫作“幣帛”:這種寫法可以在古代文獻和古代銘文中見到。 以下是币帛的一些例句: 1. 他的家族幾代都累積了豐厚的币帛。 2. 他擁有巨額的币帛,但卻無法買到真正的幸福。 以下是一些币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組詞:金币、貨币、布帛、币值 - 近義詞:財富、財物、財帛、錢財 - 反義詞:貧困、貧窮、困頓、財務緊縮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