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物窮理的意思、即物窮理的詳細解釋
即物窮理的解釋
程 朱 理學的主要範疇之一。謂“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現,要依據具體事物窮究其“理”。《禮記·大學》“緻知在格物” 宋 朱熹 集注:“閒嘗竊取 程子 之意以補之曰:‘所謂緻知在格物者,言欲緻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 嚴複 《原強》:“夫 朱子 以即物窮理釋格物緻知,是也;至以讀書窮理言之,風斯在下矣。”
詞語分解
- 即的解釋 即 í 就是:知識即力量。 當時或當地:即日。即刻。即席。即景。在即。即興(宯 )。 就,便:黎明即起。 假如,倘若:即使。即便(刵 )。即或。即令。 靠近:不即不離。 到,開始從事:即位。 便就離
- 窮理的解釋 窮究事物之理。《後漢書·胡廣傳》:“﹝ 廣 ﹞博物洽聞,探頤窮理。”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甄墳索之淵奧,該前言以窮理者,儒人也。” 宋 朱熹 《行宮便殿奏劄二》:“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
網絡擴展解釋
“即物窮理”是中國哲學中的重要概念,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讀音:jí wù qióng lǐ
字面含義:接觸具體事物,徹底探究其本質規律。
核心思想:屬于程朱理學核心範疇,主張“理”存在于萬物之前,具體事物是“理”的體現,需通過具體現象探究根本原理。
二、哲學内涵
-
程朱理學觀
- 朱熹提出:“欲緻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禮記·大學》集注)
- 主張通過格物(考察事物)獲得對“天理”的認知,認為萬物皆含理,窮理即體認本體之理
-
陸王心學差異
陸九淵提出“心即理”,認為窮理應向内求諸本心,與程朱的向外探求形成對比
-
明清發展
王夫之強調“即物”指客觀考察,“窮理”是認識規律,具有唯物傾向
三、曆史淵源
源自《禮記·大學》的“緻知在格物”,經二程發展為理學方法論,朱熹系統化後成為宋明理學核心認識論
四、使用場景
- 學術研究:指通過實證分析探究本質規律
- 哲學思辨:讨論認識論中主客體關系
- 日常語境:形容深入探究事物原理的态度
五、權威出處
主要文獻包括:
注:更多詳細論述可參考《朱子語類》及宋明理學相關典籍。建議查閱(搜狗百科)和(漢典)獲取完整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即物窮理》這個詞是指在物質方面追求極緻的同時,也要追求理性、智慧和精神層面的極緻。下面是有關《即物窮理》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拆分部首和筆畫:《即物窮理》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 《口》和《目》,它們分别代表了意義上的嘴巴和眼睛。根據部首筆畫,我們可以認出這個詞的相應的漢字字形。
- 來源:《即物窮理》一詞是由《即物理》和《窮理》兩個詞組合而成的。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庸》一書中的一句話:“即物窮理,窮則變化,變化則通”。這句話強調了物質和精神的統一。
- 繁體:《即物窮理》的繁體字為 "即物窮理"。
-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漢字寫法,可以将《即物窮理》寫成 "卽物窮理"。
- 例句: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應該追求《即物窮理》,不僅要關注物質生活的豐富和滿足,還應該注重發展自己的智慧與精神修養。
- 組詞:《即物窮理》一詞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例如:《即物》、《窮理》、《物理》等。
- 近義詞:與《即物窮理》相近義的詞彙有:求同存異、物質與精神并重、實事求是等。
- 反義詞:與《即物窮理》相對立的詞彙有: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