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禽經》:“鳩拙而安。” 張華 注:“鳩,鳲鳩也。《方言》雲: 蜀 謂之拙鳥,不善營巢,取鳥巢居之,雖拙而安處也。”後用為自稱性拙的謙詞。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慈訓》:“孩兒自慚鳩拙,怎繩七葉之貂;私拟雄飛,少和九臯之鶴。” 清 李漁 《憐香伴·僦居》:“婦安鳩拙終無損,又何須筆如簧,舌如壎。”
“鸠拙”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人愚笨無能或做事拙劣,常用于自謙。該詞由“鸠”(鸠鳥)與“拙”(笨拙)組合而成,因鸠鳥不善築巢,故以此類比能力不足。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禽經》:“鸠拙而安”,張華注:“鸠不善營巢,取鳥巢居之,雖拙而安處也。” 指鸠鳥雖不擅長築巢,卻能安居于其他鳥類的巢中,後引申為以“拙”自謙的處世态度。
三、用法特點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延伸理解
該詞隱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大巧若拙”的哲學觀,表面笨拙可能暗含踏實或安于現狀的處世态度。
《鸠拙》(jiū zhu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鴿子笨拙。
《鸠拙》的部首是鳥(鳥)部,總筆畫數為12畫。
《鸠拙》這個詞的來源和具體曆史尚不明确。它的繁體字為「鳩拙」。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以使用「鳩」和「鳩鳥」來代替「鸠」,「拙」的古時候寫法有「茁」和「姆」。
1. 他的笨拙動作像隻鸠鳥。
2. 因為手腳笨拙,他總是丢三落四的。
組詞:鸠占鵲巢、鸠合巢同、拙劣、拙計、拙作。
近義詞:笨拙、愚拙、落拙。
反義詞:靈巧、熟練、聰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