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責的意思、糾責的詳細解釋
糾責的解釋
督察責難。《南史·王弘傳》:“若常垂恩宥,則法廢不行;依事糾責,則物以為苦。” 黃遠庸 《枯窘可憐之政事》:“至政府之不合法定手續,議員自有正當糾責之法,不必瑣碎質問。”
詞語分解
- 糾的解釋 糾 (糾) ū 纏繞:糾纏。糾紛。 矯正:糾偏。糾正。 集合(含貶義):糾合。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責的解釋 責 (責) é 分内應做的事:責任。盡責。負責。職責。專責。責無旁貸。 要求:責求。責令。責成。 指摘過失:責備。責怪。斥責。責罰。譴責。 質問,诘問:責問。責難。責讓。 舊指為了懲罰而打:鞭責。杖責
網絡擴展解釋
“糾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
基本含義
“糾責”指督察并責難,強調對錯誤或失職行為的監督與問責。該詞由“糾”(糾正、督察)和“責”(責問、要求)組合而成,常用于法律、行政或制度性語境中。
-
出處與例句
- 曆史文獻:最早見于《南史·王弘傳》:“若常垂恩宥,則法廢不行;依事糾責,則物以為苦。”此處指通過糾責維護法律效力。
- 近代應用:黃遠庸在《枯窘可憐之政事》中提到“正當糾責之法”,體現對政府行為的監督。
-
用法解析
- 語境:多用于正式場合,如法律條文、政策執行或組織管理中,強調對違規行為的追責。
- 搭配:常與“依事”“正當”等詞連用,例如“依事糾責”“正當糾責之法”。
-
相關詞語
- 近義詞:督察、問責、責難。
- 反義詞:寬宥、赦免。
- 擴展:“責”在古漢語中亦通“債”(zhài),但“糾責”中的“責”僅保留“責問”含義。
-
現代應用
當代多用于描述制度性監督,如議會對政府的糾責權,或企業内部管理中的問責機制,體現權力制衡與責任落實。
讀音:jiū zé(注音:ㄐ一ㄡ ㄗㄜˊ)。
網絡擴展解釋二
糾責(jiū zé)是一個漢語詞彙,指責、批評或責備他人的行為。下面是有關糾責的一些詳細信息:
部首和筆畫:
- 部首:纟(纟是“糸”的日本假名形式,表示與線有關的意思)
- 筆畫:9畫
來源:
糾責由“糾”和“責”兩個字組成。其中,“糾”表示解開、解脫,而“責”表示斥責、責備。
繁體:
糾責的繁體字為「糾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糾責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總體來說,“糾”和“責”這兩個字的基本形狀沒有太大差異。
例句:
1. 他被老師糾責了,因為他沒有完成作業。
2. 老闆糾責了員工,因為他們沒有按時完成任務。
組詞:
糾責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糾正(jiū zhèng)、責任(zé rèn)、責怪(zé guài)等。
近義詞:
糾責的一些近義詞包括:批評(pī píng)、斥責(chì zé)、指責(zhǐ zé)等。
反義詞:
糾責的反義詞可以是褒獎(bāo jiǎng)、稱贊(chēng zàn)等,表示肯定或贊美他人的行為。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