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苦疲憊貌。《莊子·逍遙遊》:“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萬物以為一,亡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 明 宋濂 《跋清源國師所書栖霞碑》:“覽者毋徒弊弊焉索之於形迹之間,庶幾目擊而道存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學校》:“今之所謂學者,牽制章句,剖析文義,弊弊焉用力於末節,而不復顧其行。”
“弊弊”是一個疊詞,常見于古文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弊弊”表示辛苦疲憊的狀态或外貌,通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因過度操勞、消耗而顯得衰敗。例如《莊子·逍遙遊》中“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意為“何必勞神費力地将治理天下當作要事”。
單字“弊”的含義
疊詞“弊弊”的演變
通過重複“弊”字,強化“疲憊、勞損”的語義,多見于先秦及後世仿古文體。如明代宋濂《栖霞碑》中用“弊弊”批評拘泥于形式的行為。
古文用法
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學術讨論或古文賞析。日常表達可用“疲憊不堪”“勞神費力”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莊子》相關注解或《漢語大詞典》對“弊”的釋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弊弊》是一個由兩個相同的部首組成的字符,其中部首是「弓」。它的筆畫數量為十一畫。
來源:
《弊弊》這個詞是一個古代漢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意為「弓弛緩繃的樣子」。在現代漢語中,它也可以表示「松弛、不結實」等意思。《弊弊》是一個多音字,具有多種發音和含義。
繁體寫法:
《弊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篆刻和隸書的寫法,「弊弊」的字形可能會有些許變化,但整體結構和含義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1. 他的背脊微微弊弊地向下彎曲。
2. 這種鞋子的鞋帶很容易弊弊。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弊端、弊害、弊病、弊事
近義詞:松弛、不結實、松散
反義詞:緊繃、結實、堅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