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序的意思、九序的詳細解釋
九序的解釋
同“九叙”。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 夏後氏 興,業峻鴻績,九序惟歌,勳德彌縟。” 唐 獨孤及 《送賀員外巡按畢歸朝序》:“六府修,九序成。” 宋 範仲淹 《上張侍郎啟》:“參萬微之景業,升九序之康歌。”
詞語分解
- 九的解釋 九 ǔ 數目,八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玖”代):九歸。 泛指多次或多數:九死一生。九霄雲外。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序的解釋 序 ù 次第:順序。秩序。次序。工序。程式。序數。 排列次第:序次。序列。 開頭的,在正式内容之前的:序言。序跋。序曲。序幕。序論。 古代指送别贈言的文字。 指季節:四序。 古代地方辦的學校:庠序。
專業解析
“九序”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并非獨立收錄的常見詞條,其核心含義需追溯至中國古代經典文獻,特指《尚書·洪範》篇中記載的“洪範九疇”。這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哲學和宇宙觀體系,被視為治理天下的根本大法。以下是基于權威典籍的詳細解釋:
“九序”的含義:
“九序”即“洪範九疇”的别稱或簡稱,指夏禹治理洪水後,上天賜予的九類治國安邦的根本法則與秩序。這九類法則構成了一個系統的治國綱領,涵蓋了自然規律、人倫道德、行政制度、天文曆法等多個方面,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具體内容按順序為:
- 五行: 水、火、木、金、土。指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及其運行規律(潤下、炎上、曲直、從革、稼穑)。《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 五事: 貌、言、視、聽、思。指君主修身養性的五個方面(容貌要恭敬,言論要正當,觀察要明白,聽聞要廣遠,思考要通達)。《尚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
- 八政: 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指國家治理的八個重要政務部門(管理民食、財貨、祭祀、居住、教育、司法、朝觐、軍事)。《尚書·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
- 五紀: 歲、月、日、星辰、曆數。指記錄和協調時間的五種方法(年、月、日、星辰的運行、曆法推算)。《尚書·洪範》:“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
- 皇極: 指君王統治的最高準則,即建立中正之道,以公平無私的準則治理百姓,賞善罰惡。《尚書·洪範》:“皇建其有極…無偏無陂,遵王之義…會其有極,歸其有極。”
- 三德: 正直、剛克、柔克。指治理臣民的三種德性(以正直待人,對強硬者以剛強制服,對和順者以懷柔安撫)。《尚書·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 稽疑: 指通過占卜(龜蔔、筮占)和參考君主、卿士、庶民的意見來解決疑難問題的方法。《尚書·洪範》:“稽疑:擇建立蔔筮人…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蔔筮。”
- 庶征: 指雨、旸(晴)、燠(暖)、寒、風五種天氣現象(休征:好征兆;咎征:壞征兆)。這些自然現象被視為上天對人間政治的感應(天人感應)。《尚書·洪範》:“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風。”
- 五福六極: 指上天賜予的五種幸福(壽、富、康甯、攸好德、考終命)和降下的六種災禍(兇短折、疾、憂、貧、惡、弱)。用以勸勉行善,警戒作惡。《尚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甯,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六極:一曰兇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權威性來源參考:
- 《尚書·洪範》原文: “九序”概念最原始、最權威的出處。其内容奠定了後世對“九疇”理解的基礎。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尚書正義》或權威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中的《尚書》部分。
- 《漢語大詞典》: 對“九序”或“洪範九疇”有明确釋義,指《尚書·洪範》所述之九類治國大法。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 《辭源》(修訂本): 作為專門收錄古漢語詞彙的大型辭書,對“洪範九疇”有詳細解釋,列明其具體内容。商務印書館出版。
- 《漢書·五行志》: 班固在《漢書》中專設《五行志》,系統闡釋了《洪範》中的“五行”和“庶征”思想,将其與曆史事件相聯繫,是理解“九疇”中天人感應思想的重要曆史文獻。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
- 曆代經學注疏: 如孔穎達《尚書正義》、蔡沈《書集傳》等,對《洪範》篇的詳細注解是理解“九序”内涵的經典學術依據。可參考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或相關古籍整理本。
網絡擴展解釋
“九序”是一個具有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解釋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含義
“九序”同“九叙”,指事物經曆九個階段或變化,強調發展過程的完整性和次序性。其中“九”象征中國文化中的“完整、長久”,“序”表示順序或層次。
二、文化淵源
- 文獻記載:最早見于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描述夏朝功績時提到“九序惟歌”,後唐代獨孤及、宋代範仲淹等文人也曾引用。
- 政治象征:古代多用于形容德政或治國功績,如“六府修,九序成”即指政治治理的完善。
三、應用場景
- 文學創作:用于描述事物發展曆程,如個人成長、社會演變等。
- 曆史評述:評價朝代或政策的系統性成就,如“勳德彌缛”(功績與德行繁盛)。
四、相關概念
與“九功”(九種治國功績)、“九疇”(《尚書》中的治國大法)等概念關聯,但具體内涵在曆史中未完全實化,更多作為抽象概括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擴展用例,可參考《文心雕龍》《範仲淹文集》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半球把憑卑困碑拓變權弊帚千金勃溪不定期餐風宿草潮流遲悮諔詭觸塗從牛訂辯敦趣耳聾眼瞎耳咽管風射幹剝剝趕路绠短絶泉官騎觀頤缋罽監搜郊遂腳掌開説狂谲暌群雷桐離怆裂開立士龍母隆然倫表論坐馬材南海平博披香破損格洽熟勤勩鵲相乳節乳燕飛聖聰水品水瓶橚爽馱絨外江人相謀閑徑謝玄文謝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