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糾綏的意思、糾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糾綏的解釋

亦作“糺綏”。糾合,安撫。語出 漢 張衡 《南都賦》:“及其糾宗綏族,禴祠蒸嘗。” 唐 顔真卿 《右武衛将軍贈工部尚書上柱國上蔡縣開國侯臧公神道碑銘》:“加以篤睦羣從,糺綏宗族,吉兇贍恤,終始無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糾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側重于描述一種對混亂或動蕩局面進行整頓、安撫,使之恢複秩序與安定的行為或狀态。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

“糾綏”的詳細含義:

  1. 核心釋義:

    • 整頓與安撫并重: “糾”字本義為纏繞、集結(如“糾合”),引申為矯正、督察、整頓(如“糾正”、“糾察”)。 “綏”字本義為登車時用以拉手的繩索,引申為安撫、安定(如“綏靖”、“撫綏”)。因此,“糾綏”的核心意思是通過整頓混亂、糾正錯誤來達到安撫人心、安定局面的目的。它強調在治理過程中,既要采取強硬手段(糾)撥亂反正,又要輔以懷柔政策(綏)穩定人心,是剛柔并濟的治理策略。
  2. 具體語境中的應用:

    • 治理叛亂或動亂: 常用于描述平息叛亂、治理亂局。指在武力平定(糾)叛亂的同時或之後,采取措施安撫(綏)百姓,恢複社會秩序。例如:“朝廷遣大将糾綏邊患,既平寇亂,複安黎民。”
    • 整頓吏治或弊端: 也可用于指整頓官場腐敗、社會弊端。指在嚴厲查處、糾正(糾)不法行為的同時,采取措施穩定(綏)局面,防止動蕩。例如:“新官上任,銳意糾綏,革除積弊,民賴以安。”
    • 調和矛盾、穩定局面: 在更廣泛的語境中,也可指調和矛盾沖突,通過必要的幹預和安撫,使不穩定的狀态恢複平穩。

來源參考(基于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該詞典是當今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之一,具有極高的權威性。其對“糾綏”的釋義核心即為“舉正而安之”,意指通過整頓、糾正來達到安定的目的。(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無直接線上資源鍊接,但可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查閱)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作為一部主要收錄古漢語詞彙和古代文物典章制度詞語的大型辭書,《辭源》對“糾綏”的釋義側重于其古典用法,解釋為“舉察而安之也”,同樣強調督察整頓與安撫安定的雙重含義。(來源:商務印書館,無直接線上資源鍊接,可通過圖書館查閱)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該詞典專攻古代漢語詞彙釋義,其對“糾綏”的解釋通常簡潔明了,如“督察整頓,使安定”。(來源:商務印書館,無直接線上資源鍊接,可通過圖書館查閱)

“糾綏”是一個融合了“糾”(整頓、矯正)與“綏”(安撫、安定)雙重動作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内涵在于通過強有力的整頓措施來平息混亂、糾正錯誤,并輔以安撫手段使局勢恢複穩定與安甯。它常用于描述治理叛亂、整頓吏治或調和矛盾等需要剛柔并濟手段的複雜局面。其釋義主要依據權威的漢語語文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辭源》和《古代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糾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二、詞源與演變

三、使用場景

  1. 曆史/文學語境:多用于描述古代宗族治理或政治舉措,如“糾合部衆,綏靖一方”。
  2. 現代引申:可比喻複雜的社會矛盾、經濟糾紛或人際關系中的混亂狀态。

四、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文獻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南都賦》及唐代碑銘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哀杖腷腷膊膊不仁彩唱察失澄徹愁煩骢馬郎促景大公大寛轉大擡杆大丫頭氐州第一兜鍪斷珪缺璧發際番部反面無情風聞論事撫教告飨合盤托出壞敗阛闾華緣恢複期谏果箭袖腳底闆加食家兄沮怍連蹤遼甯大鼓凜秋麗巧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漫汗漫郎密合鷗波牽罣磬石之固曲學多辨山凹生各紮升合神武旗十拏九穩樹子算術平均數隨牒湍波未為不可蓊蓊享觐鄉井小姨子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