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立儀的意思、立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立儀的解釋

确立準則或法度。《墨子·非命下》:“若不先立儀而言,譬之猶運鈞之上而立朝夕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 戰國 以前,君臣同書; 秦 漢 立儀,始有表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立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确立準則或法度,常見于文獻典籍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立”指建立、制定,“儀”指規範、準則,合指通過制定标準來規範行為或制度。該詞強調通過明确的規則維護秩序,如《墨子·非命下》提到“若不先立儀而言,譬之猶運鈞之上而立朝夕焉”,說明未定準則則難以行事。

  2. 文獻出處

    • 《墨子》:強調“立儀”是治國理政的基礎,主張以明确法度約束言行。
    • 《文心雕龍》:指出秦漢時期通過“立儀”規範文書格式(如奏表),區分君臣溝通形式。
  3. 用法演變
    早期多用于政治與倫理領域,後擴展至文學、禮儀等場景。例如宋代詩詞“山立儀刑重,春回笑語溫”中,“立儀”引申為樹立典範。

  4. 詩詞例證
    明代褚伯秀詩句“挈世返真淳,為教立儀軌”,進一步将“立儀”與教化結合,體現其社會規範功能。

該詞在古代語境中兼具制度建立與道德示範的雙重意義,是傳統文化中“禮法并重”思想的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立儀

立儀是一個動詞,意思是樹立規範,建立儀式。它由“立”和“儀”兩個字組成。

其中,字頭“立”的部首是“立”,它是一個獨立的部首,也是一個獨體字,表示直立、建立的意思。在漢字中,立的筆畫數為五畫。

字尾“儀”的部首是“人”,它也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與人相關的意思。在漢字中,儀的筆畫數為五畫。

來源

《立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籍《尚書·大禹谟》:“可即事立儀。”意思是說要根據事務的需要立即樹立起規範、儀式。

繁體

《立儀》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立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是《立儀》這個詞在古代寫法中還是可以辨認出來。例如,西漢時期的寫法是「立敏」。

例句

1. 他樹立了公司的規範,為員工們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儀式。

2. 在重要場合,我們需要立儀行事,展現出良好的形象。

組詞

1. 立場:指一個人或團體所持有的、對待問題的根本原則或觀點。

2. 儀式:一種根據特定規範進行的正式活動或行為。

3. 儀態:指人的儀表或外表的端莊、莊重。

近義詞

确立、創建、制定

反義詞

廢止、解散、廢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