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鄉裡小吏。《管子·立政》:“分州以為十裡,裡為之尉……審閭閈,慎筦鍵,筦藏於裡尉。”
“裡尉”是中國古代官職制度中的一個曆史名詞,主要含義和解釋如下:
裡尉指古代地方行政機構中的基層小吏,屬于官職體系中較低層級的職位,通常負責鄉裡或邑裡的治安管理、戶籍審查等事務。
起源與設置
根據《管子·立政》記載,齊國将州劃分為“十裡”,每裡設一名“尉”,稱為裡尉,負責管轄區域内的治安、門禁管理(“審闾闬,慎筦鍵”)。
職能範圍
裡尉需保管鑰匙(“筦藏於裡尉”),并監督鄉裡百姓的出入和日常秩序,類似後世的裡正或保甲長。
作為成語使用時,“裡尉”可比喻職位低微、權力有限的官員。
《裡尉》是一個古代稱謂,指的是位于鄉級單位裡的官職,可以理解為現代社會中的鄉級幹部。
《裡尉》的部首是「裡」,總共有9畫。
《裡尉》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封建社會的官職制度。古代中國行政區劃的最小單位是「裡」,統治「裡」的官員就被稱為「裡尉」。
《裡尉》的繁體寫法為「裡尉」。
在古代,「裡尉」這兩個字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不過大緻上形狀和現代所用的寫法相近。
1. 他在當地擔任裡尉已經有五年了。
2. 她的父親曾是一位傑出的裡尉。
裡程、小裡、小裡尉、尉遲、尉燕、太尉
鄉尉、鄉長、鄉幹部
上尉、縣尉、州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