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流珠的意思、流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流珠的解釋

(1).煉出丹丸。 晉 葛洪 《神仙傳·劉安》:“一人能煎泥成金,凝鉛為銀,水鍊入石,飛騰流珠。” 北周 庾信 《謝趙王赉米啟》:“非丹竈而流珠,異 荊臺 而炊玉。”

(2).流淚成珠。 郭沫若 《靜夜》詩:“怕會有鲛人在岸,對月流珠。”參見“ 泣珠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流珠”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其核心意象圍繞“流動的珠子”展開,具體可細分為以下主要義項:

一、本義:滾動的珠狀物

指形态圓潤、可滾動或流動的珠形物體。此義項強調其物理形态的動态特征,常見于對自然現象的描繪。

例證:李白《登廬山五老峰》中“銀河倒挂三石梁”雖未直用“流珠”,但後世常以“流珠”形容瀑布飛濺的水珠,如“瀑泉飛雪玉流珠”。

二、引申義:淚珠或露珠的雅稱

因淚滴、露水形似圓珠且具流動性,古人常以“流珠”作詩意代稱,賦予其情感或自然美感。

例證:唐代詩人張祜《贈内人》有“斜拔玉钗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後人評點“淚落如流珠”以狀宮人哀婉之态 。

三、道教術語:念珠的别稱

此為“流珠”最具文化特質的含義,專指道教修行所用念珠,象征“周流循環,貫通無極”的教義。

文獻依據:

四、中醫古稱:水銀的别名

古代方士及醫家因水銀流動如珠,稱其為“流珠”,見于煉丹文獻與本草典籍。

文獻依據:

《本草綱目·金石部》引陶弘景注:“水銀……其狀如水似銀,故名水銀,方術家謂之流珠。”


權威參考來源說明

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義項分析,并援引《道藏》《全唐詩》《抱樸子内篇校釋》(中華書局)及《本草綱目》(人民衛生出版社點校本)等經典文獻為證,确保考據嚴謹性與文化诠釋的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流珠”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漢語詞彙中的基本含義

  1. 煉出丹丸
    指道教煉丹術中煉制出的丹藥。晉代葛洪《神仙傳·劉安》記載“飛騰流珠”,北周庾信也以“流珠”比喻煉丹成果。

  2. 流淚成珠
    源自神話中“鲛人泣珠”的典故,如郭沫若《靜夜》詩“對月流珠”即化用此意。


二、道教文化中的特殊含義

在道教中,“流珠”是重要的修行法器(又稱念珠),其内涵豐富:

  1. 起源與功能

    • 雛形源于遠古“結繩記事”,後演變為玉珠,用于記錄事件或傳遞信息。
    • 葛洪最早将其用于念誦計數,象征專注力、自律性等修行要求。
  2. 結構與象征

    • 經典形制為365顆,對應周天星宿與曆法周期(如《太上三元流珠經》所述)。
    • 蘊含“周天循環”理念,如《太玄金鎖流珠引》解釋:“如水流之不絕,星圓如珠”。
  3. 身體隱喻
    道教将流珠與人體對應,如《上清黃庭内景經》提到“太一流珠安昆侖”,喻指體内能量運轉。


“流珠”既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煉丹、泣珠),更是道教文化符號,融合了天文、曆法、修行等内涵。若需進一步了解道教流珠的形制或典籍,可查閱《太上三元流珠經》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漏船班駮陸離兵營哱啰谄順車梁木秤铊雖小壓千筋敕身翠嬀端慧楯墨坊店發始宮帏宮職廣會寡雙貴侯號辭侯爵花癡火陽胡祆绛唇煎和蠒絮階級社會積非習貫舊社會積微計無返顧曠邁愧怍兩姨糧仗門簿面目猙獰明淨内線逆耳利行千年棗祈借全休人亡邦瘁生兵聲施笙煖時來運來食馔一口斯民肆行碎璧瑣秩婉畫卧翻誣濫廂房香物瑕竅淅冽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