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劉禹錫的意思、劉禹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劉禹錫的解釋

劉禹錫(772-842) :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貞元年間進士,又登博學宏詞科。任監察禦史,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革新失敗後,貶朗州司馬。晚年官至檢校禮部尚書。有《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産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劉禹錫(772-842年)是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其名字在漢語文化中具有多重象征意義。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及《漢語大詞典》釋義,“劉”為姓氏,源于上古祁姓,屬華夏傳統大姓;“禹錫”二字取自《尚書·禹貢》“禹錫玄圭,告厥成功”,意為“大禹受賜黑色玉圭”,寄托着建功立業的期許。

在文學領域,劉禹錫被《全唐詩》收錄詩作800餘首,以“沉郁豪健”風格著稱,代表作《陋室銘》通過“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等名句,展現其安貧樂道、高潔自持的精神境界。其哲學著作《天論》提出“天人交相勝”理論,被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哲學史》列為唐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代表。

作為“詩豪”稱號獲得者(見《新唐書·劉禹錫傳》),他的詩歌創作具有三個顯著特征:一是善用民歌體,如《竹枝詞》開創文人拟民歌新範式;二是擅長詠史懷古,《烏衣巷》《西塞山懷古》等作被《唐詩鑒賞辭典》評為“曆史滄桑感與哲理思考的完美結合”;三是語言錘煉精警,《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沉舟側畔千帆過”已成漢語經典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被白居易譽為“詩豪”。以下是關于他的詳細解釋:

一、身份背景

劉禹錫祖籍洛陽(今屬河南),自稱漢中山靖王劉勝後裔。他出生于儒學世家,自幼聰穎好學,19歲遊學長安,21歲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後登博學宏詞科。晚年官至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白居易并稱“劉白”。

二、生平經曆

  1. 早年仕途:貞元九年(793年)中進士後,曆任太子校書、監察禦史等職。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參與王叔文主導的“永貞革新”,成為核心成員。
  2. 貶谪生涯: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朗州司馬,後輾轉連州、夔州、和州等地,累計貶谪23年。期間創作了大量反映民間疾苦和抒發志向的詩文。
  3. 晚年政績:任蘇州刺史時治理水災卓有成效,與韋應物、白居易并稱“三傑”,受百姓愛戴。

三、文學與哲學成就

  1. 詩歌創作:
    • 以《竹枝詞》《楊柳枝詞》等民歌體詩著稱,語言清新自然,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 名篇《陋室銘》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表達高潔品格,《烏衣巷》借“舊時王謝堂前燕”抒曆史興衰。
  2. 哲學思想:
    • 著有《天論》三篇,主張“天人交相勝”,強調自然規律的客觀性,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四、影響與評價

白居易稱其詩“有神物護持”,贊為“詩豪”。清代沈元滄評價其作品“才名兼意氣”,與蘇轼并稱逆境中豪放文人的典範。現存《劉賓客文集》收錄詩文40卷,今編為12卷。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多篇權威史料,完整内容可查閱《舊唐書》《劉禹錫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輩起卞莊子刺虎馳傳捶胸出梅春箭儲須促迫打虎牢龍叨念調符釣魚輪堕嬾二視凡今豐豐改顔功底公義光伏效應龜精桂窟掴榻函崤化化箋昏罔賈儈将離叫局交相角錐佳政救援恐龍襕裙棱台涼野梁苑連輿陋忠羅齋憫然内簾峭鲠棄繻年羣獨裙門屈期神駿水發碩老鼠印天民瓦椀齆臭無佛處稱尊無假無可奈何鄉氣協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