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的意思、柳公權的詳細解釋
柳公權的解釋
柳公權(778-865) : 唐代書法家。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元和進士,官至太子少師。工楷書,與顔真卿并稱“顔柳”。書法骨力勁健,結構緊湊。有碑刻《玄秘塔碑》等存世。
詞語分解
- 柳的解釋 柳 ǔ 落葉喬木或灌木,枝柔韌,葉狹長,春天開黃綠色花,種子上有白色毛狀物,成熟後隨風飛散,種類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柳條。柳絮。柳暗花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筆畫數:;
- 公權的解釋 .朝廷所賦之權。 唐 雍陶 《罷還邊将》詩:“白鬚虜将話邊事,自失公權怨語多。”.指公法所賦予的權利,公民權。 ********* 《大總統通令開放蛋戶惰民等許其一體享有公權私權事》:“為此特申令示:凡以上所述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對“柳公權”的詳細解釋:
一、人物簡介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耀州區)人,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他出身官宦世家,其兄柳公綽為唐中期名臣。柳公權曆經憲宗至懿宗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從一品),封河東郡公,世稱“柳少師”或“柳河東”。
二、仕途與成就
- 科舉入仕:29歲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後因書法才華被唐穆宗賞識,升任翰林學士,曆仕七朝,以太子太保緻仕。
- 诤臣風骨:以“心正則筆正”的典故聞名。唐穆宗問其用筆之法,他借機勸谏帝王修身治國,展現剛正不阿的品格。
三、書法地位與特點
- “柳體”開創者:楷書與顔真卿并稱“顔柳”,又與歐陽詢、顔真卿、趙孟頫合稱“楷書四大家”。其書法以“骨力勁健、結構嚴謹”著稱,被譽為“顔筋柳骨”。
- 藝術融合:初學王羲之,後融合歐陽詢之方折、顔真卿之渾厚,形成“中宮收緊、四向開張”的獨特風格,成為唐代楷書集大成者。
四、代表作品
- 碑刻:《玄秘塔碑》《金剛經刻石》《馮宿碑》等;
- 行草墨迹:《蒙诏帖》《伏審帖》;
- 詩文:《全唐詩》存其詩5首,如《應制賀邊軍支春衣》。
五、曆史評價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代已享譽中外,外邦使節常專程求購。宋代以後,“柳體”成為科舉考試“館閣體”的範本之一,對後世書法教育影響深遠。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生平轶事或作品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書法研究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柳公權的意思
《柳公權》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公權,號柳江東,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柳宗元在唐代的文壇上有着極高的聲望,他的作品深受人們喜愛和推崇。
柳公權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柳公權》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柳和公權。其中,"柳"的部首是木,并且它由8個筆畫組成;"公"的部首是八,并且它由4個筆畫組成;"權"的部首是木,并且它由9個筆畫組成。
柳公權的來源
《柳公權》這個詞來源于柳宗元的字號"公權"。在古代,許多文人都以字號來命名或稱呼他們,柳宗元也不例外。因而,人們将他稱作"柳公權",以示尊敬和紀念。
柳公權的繁體寫法
《柳公權》在繁體中的寫法是「柳公權」。
柳公權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柳宗元的字號"公權"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柳公權」。
柳公權的例句
他的文章中流露出柳公權般的睿智和深思。
柳公權的作品對後世文學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柳公權的組詞
柳公權這個詞并沒有常見的組詞,它通常用來指代柳宗元本人。
柳公權的近義詞
柳公權的近義詞包括柳宗元、柳江東。
柳公權的反義詞
柳公權的反義詞是非柳公權,即非柳宗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