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開職守。《墨子·號令》:“勇敢為前行,伍坐,令各知其左右前後;擅離署,戮。”《後漢書·馬融傳》“因兄子喪自劾歸” 李賢 注引《馬融集》:“時左将奏 融 遭兄子喪,自劾而歸;離署當免官。”
"離署"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離"和"署"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離"在此處取"離開、脫離"之意,《說文解字》釋其本義為"離黃,倉庚也",後引申為分離、離散的動詞含義;"署"則指古代官署衙門,《漢書·李廣傳》有"大将軍青亦陰受上旨,以為李廣數奇,毋令當單于"的記載,顔師古注曰:"署,官舍也",特指辦理公務的場所。
二字組合形成的"離署",在《中國曆代職官辭典》中有明确解釋:指古代官員因特殊公務需要,暫時離開本職官署外出執行任務的行為。例如明代張居正《陳六事疏》記載:"各衙門堂上官,不許離署",強調官員無特殊事由不得擅離職守。該詞多用于古代公文語境,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職官制度時仍具學術價值。
從構詞法分析,該詞屬于并列式合成詞,兩個語素間存在時間與空間的承接關系。《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理解此類複合詞需注意古代官制特征,如清代趙翼《陔餘叢考》所述"離署非特指空間位移,亦包含職務代理程式"的深層含義。
“離署”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lí shǔ,其核心含義為離開職守,常見于古代文獻與曆史語境中。以下為詳細解釋:
字面解釋
曆史文獻例證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詩詞及現代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墨子》《後漢書》等原文,或查閱權威漢語詞典。
白鹾白明日褊薄暢所欲為闡幽抉微朝儀程君打破迷關颠擲惰君方伯連帥放達不羁釜甗孵育幹道紫高業攻特官儀谷造河冀弘一化益煎沸簡正較别景佩亢滿蔻丹夔臯臉皮煉師遼空榴子淪失帽準弭災鲇魚上竹驽下辟支下乘愆面燂爍清堅旗校趨背熱傳導熱眼山雞照影神服時力詩軸霜分遂大夫笤箕提頭兒妄心位勢文電烏瑞崄躁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