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屏營的意思、屏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屏營的解釋

[be in fear and trepidation] 作謙詞用于信劄中,意為惶恐

屏營頓首

詳細解釋

惶恐;彷徨。《國語·吳語》:“王親獨行,屏營仿偟於山林之中。” 三國 魏 曹植 《感婚賦》:“顧有懷兮妖嬈,用搔首兮屏營。” 唐 柳宗元 《上武元衡謝撫問啟》:“先賜榮示,奉讀流涕,以懼以悲,屏營舞躍,不敢寧處。” 唐 白居易 《答桐花詩》:“無人解賞愛,有客獨屏營。” 宋 司馬光 《謝禦前劄子催赴阙狀》:“臣無任瞻天望聖,激切屏營之至!” 清 龔自珍 《戒将歸文》:“屏營寂忽,無適主兮。百愁往來,召羣苦兮。” 魯迅 《集外集拾遺·又是“古已有之”》:“我也就可以算從他族的奴隸進化到同族的奴隸,臣不勝屏營欣忭之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屏營”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核心含義

指惶恐、彷徨的心理狀态,多用于古代奏章、書信中的謙辭,表達敬畏或不安情緒。例如:

二、詞源與出處

最早見于《國語·吳語》:

「王親獨行,屏營仿偟于山林之中」 此處描述吳王在戰敗後惶恐徘徊于山林的情态,成為後世沿用典故。

三、特殊用法

  1. 注音争議:存在「bīng yíng」()與「píng yíng」兩種讀音,但根據《國語》注疏及魯迅等近現代用例,更通行讀作bīng yíng
  2. 軍事術語:提及作為軍事布局含義,但此用法未見于其他權威文獻,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四、近現代用例

魯迅《集外集拾遺》:

「臣不勝屏營欣忭之至」 此處戲仿古代奏章體,展現诙諧效果。

建議在古籍閱讀中遇到此詞時,優先考慮「惶恐」的基本義,并注意其作為謙辭的語用功能。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國語》《昭明文選》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屏營 屏營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左邊的“屍”和右邊的“平”,筆畫數為7。它來源于古代漢字文化,具有獨特的意義和用法。在繁體中文中,屏營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一些差别。然而,在屏營這個詞中,漢字的寫法并沒有大變化。它仍然保留着屍和平兩個部首。屏營的古代寫法與現代一樣,符合簡潔明了的漢字特點。 以下是一個關于屏營的例句:在戰場上,将士們緊密地屏營在一起,共同抵禦敵人的攻擊。 屏營這個詞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使用,例如:屏營敵軍、屏營陣地等。拓展使用屏營的詞彙可以進一步豐富句子的表達能力。 與屏營近義的詞語包括:陣地、營寨、壁壘。這些詞語可以用來描述類似的意思,但可能存在細微差别。 相反的詞語則是:散開、分散。這些詞語表示與屏營相反的概念,即分散、解除集中。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