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行的意思、另行的詳細解釋
另行的解釋
[do,act,etc.separately or at some other time] 另外再行
另行找人
另行開張
詳細解釋
另外再行。 明 胡侍 《真珠船·歹另》:“另,俗讀作力正切。呼别行,則曰另行。”《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少保便将修城一事,批了下來:責成 蕭雲仙 用心經理;候城工完竣之後,另行保題議叙。” 魯迅 《書信集·緻許壽裳》:“現在将《淑姿的信》一本,另行寄上。”
詞語分解
- 另的解釋 另 ì 别的,以外:另外。另行(妌 )。另議。另眼看待。另起爐竈(a.喻重新做起;b.喻另立門戶,另搞一套)。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行的解釋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行百裡者半九十。行雲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遠自迩。 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箧。行李。 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 從事:進行。 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
網絡擴展解釋
“另行”是一個漢語詞彙,常見于書面或正式語境,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
基本含義
“另行”表示“另外進行、采取其他方式或時間執行”,強調與原有安排不同的行動。例如:“活動取消後,另行通知時間”()。在成語中,它也被解釋為“采取另外的行為或方式”()。
-
詞性與用法
- 詞性:通常作副詞,修飾後續動詞(如“另行通知”“另行處理”),但也可視為動詞短語()。
- 常見搭配:多用于公文、通知或計劃變更的場景,如“另行規定”“另行安排”()。
-
詞源與曆史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文獻,如《真珠船》中記載“呼别行,則曰另行”。《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提到工程完成後“另行保題議叙”,魯迅書信中也有“另行寄上”的用法()。
-
使用場景
- 替代原有計劃:如活動因故取消後重新安排;
- 補充說明:如合同條款中補充“其他事項另行協商”;
- 強調獨立性:如“公司業務調整,原部門另行成立”()。
-
英文翻譯
可譯為“separately”或“at some other time”,例如“另行通知”對應“to notify separately”()。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另行》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另行》是一個副詞,表示除了已經安排或決定的方式之外,再采取一種不同的方式或行動。它常用于表示某個事項需要采取特别的、額外的步驟或策略。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另行》的部首為“口”,筆畫為5畫。
來源和繁體:
《另行》一詞來源于古漢語的“另”和“行”兩個字。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另行”或“另行”(注:此處使用繁體字,僅供參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雖然“另行”并沒有特别的變化,但在篆書或隸書中,有時可以見到一些變體形式。
例句:
1. 為了确保安全,我們将另行安排警衛。
2. 會議結束後,請大家另行安排交流時間。
組詞:
另外、另一、另有、另作、另日、另表、另求、另論
近義詞:
另外、而外、另有、其他
反義詞:
按原來、按照既定、按計劃、按部就班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