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炷。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上元日道室焚修》:“端簡不知清景暮,靈蕪香燼落金壇。” 宋 林逋 《喜侄宥及第》詩:“巖扉掩罷無他意,但爇靈蕪感神明。”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飲食器用》:“ 林逋 :靈蕪盤穗卷良常。靈蕪,香也。”
“靈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基本釋義
靈蕪指一種香料,常用于道家祭祀或宗教儀式中,具有焚香敬神的象征意義。其名稱中的“靈”可能暗指與神靈溝通的靈性,“蕪”則可能形容香料的形态或香氣特性。
文學引用
文化背景
靈蕪的用途與道家文化密切相關,常出現在宗教典籍或文人描寫祭祀、修道的詩詞中。宋代葉廷珪《海錄碎事·飲食器用》也明确将其歸為香料類。
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賞析,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海錄碎事》等古籍或相關詩詞注釋,獲取更完整的文化背景信息。
《靈蕪》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指具有靈性和生機的花草。
《靈蕪》的第一個字“靈”的部首是火,共由6筆組成。第二個字“蕪”的部首是艹,共由7筆組成。
《靈蕪》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楚辭·離騷》。在這首詩中,使用了“靈蕪”一詞來形容美好的春天景色,成為了這個詞的來源。
在繁體字中,靈蕪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毛筆字的書寫方式,靈蕪的字形可能會稍有差異,但整體意思和構成部分不變。
1. 春天來臨,大地上的靈蕪一片片綻放,美麗極了。
2. 她的笑容如同一朵靈蕪,四季如春。
1. 靈動:意思是動作靈活敏捷,有活力。
2. 蕪雜:意思是形容雜亂無章,缺乏秩序。
1. 靈動:意思與靈蕪相似,形容具有生氣和靈活性。
2. 花草:意思是指各種花和草本植物。
1. 幹枯:意思是指沒有生氣和水分,失去活力。
2. 荒蕪:意思是指地區貧瘠,沒有植物生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