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令史的意思、令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令史的解释

(1).官名。 汉 代兰台尚书属官,居郎之下,掌文书事务,历代因之。 隋 唐 以后,成为三省、六部及御史台低级事务员之称,位卑秩下,不参官品。至 明 代遂废。见《通典·职官四》。

(2). 宋 元 以来官府中胥吏的通称。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打的个遍身家鲜血淋漓, 包待制 又葫芦提,令史每粧不知,两边厢列着祗候人役。”《水浒传》第二七回:“知县叫那令史先问了 王婆 口词,一般供説。四家邻舍,指证明白。” 明 高明 《琵琶记·春宴杏园》:“昨日已吩咐太僕寺掌鞍马的令史,并 洛阳县 管排设的驛丞,专听俺这里鸣鼓三声,都要到此聚会听点。”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令史”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其含义和演变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定义
    令史是汉代至明代存在的官职,主要负责文书事务的记录与传达。最初为兰台尚书属官,职位低于“郎”,属基层文职官吏。

  2. 历史演变

    • 汉代:隶属尚书台,掌管文书起草、档案管理等。
    • 隋唐:成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六部及御史台的低级事务员,地位较低且无正式官品。
    • 宋元:逐渐演变为官府胥吏的泛称,如《水浒传》中提及的“令史”即指普通吏员。
    • 明代:该官职被废除。
  3. 职责特点
    以处理文书、传达命令为核心职能,虽位卑秩低,却是官府运作的重要执行者。例如《史记·酷吏传》记载赵禹“用廉为令史”,体现其廉洁奉公的特性。

  4. 使用场景
    现代语境中可用于形容严谨负责的文职人员,或代指基层事务执行者。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案例或文献出处,可参考《通典·职官四》等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令史的意思

《令史》是一个汉字词语,它可以指代古代官员中的一职——记载历史的官员。

拆分部首和笔画

《令史》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令”字的部首是“亻”(人),它有两画;“史”字的部首是“口”(口),它有四画。

来源和繁体

《令史》一词源自古代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宋代,随后广泛使用于明清两代。

在繁体字中,“令”字保持不变,而“史”字的写法稍有不同,使用的是「書授」字形。也就是说,“史”字的上方有一个撇,看起来略微不同于简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今天的造型不同。而关于《令史》这个词,我们可以参考古代文献和碑文,了解其当时的写法。

例句

1. 古代的《令史》负责记录国家的重要历史事件。

2. 他在图书馆里翻阅《令史》以了解古代社会的变迁。

组词

令尊(父亲)

令堂(母亲)

令媛(令人敬爱的女子)

近义词

史册

历书

反义词

忘史

漏史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