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邈的意思、陵邈的詳細解釋
陵邈的解釋
傲不為禮,輕慢。《書·畢命》“以蕩陵德” 孔 傳:“世有祿位而無禮教,少不以放蕩陵邈有德者,如此實亂天道。”
詞語分解
- 陵的解釋 陵 í 大土山:山陵。丘陵。陵谷遷變(簡作“陵谷”)。 高大的墳墓:陵園。陵墓。陵寝。 古同“淩”,侵犯,欺侮。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邈的解釋 邈 ǎ 遙遠:邈遠。邈邈。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陵邈"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本義及古籍用例中綜合理解:
-
字義解析
- 陵:本義指大土山(《說文解字》:"陵,大阜也"),引申為"超越""升登""侵犯"等義,如《禮記·學記》"不陵節而施";
- 邈:意為遙遠、久遠(《說文新附》:"邈,遠也"),亦有"輕視"之義,如《孟子·盡心下》"說大人則邈之"。
-
複合詞義項
- 地理空間義:形容山勢高峻綿延、遼遠難及之貌。如《晉書·隱逸傳》載"陵邈九嶷",描繪山嶽巍峨連綿的景象。
- 行為态度義:表示輕慢傲視、淩駕于上的姿态。典型用例見于《晉書·苻堅載記》:"陵邈宇宙,侮慢天地",指驕縱輕蔑之态。
-
古籍文獻佐證
該詞多見于魏晉南北朝文獻,除前引《晉書》二例外,《宋書·謝靈運傳》"陵邈翻翻"亦形容飛鳥高翔之态,進一步印證其空間高遠義。其行為義則與同期詞彙"陵忽""傲邈"語義相通,均含居高臨下之意。
-
現代使用提示
當代漢語中"陵邈"已極罕用,多作為文言詞彙出現于學術研究或文學創作中。理解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其地理特征描述(如"群山陵邈")或行為狀态描寫(如"陵邈禮法")。
來源說明: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詞條解析,并援引中華書局點校本《晉書》《宋書》古籍用例為證。
網絡擴展解釋
“陵邈”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态度或行為,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 發音:líng miǎo(注音為“mài”,但多數權威來源如、标注為“miǎo”,以後者為準)。
- 釋義:指态度傲慢、輕慢無禮,常形容對他人的不尊重或輕視。例如“以放蕩陵邈有德者”()。
2. 詞源與演變
- 古籍出處:最早見于《尚書·畢命》的注釋。孔穎達解釋“以蕩陵德”時提到:“世有祿位而無禮教,少不以放蕩陵邈有德者”(、、)。
- 引申義:原指山勢高聳(提及《左傳》),後演變為形容人的高傲自大,強調對他人感受的漠視()。
3. 用法與語境
- 適用範圍:
- 批評傲慢行為,如“他陵邈無禮,令人反感”;
- 描述輕慢态度,如《尚書》中“陵邈有德者”指對德高之人的不敬。
- 近義詞:傲慢、輕慢、倨傲;
- 反義詞:謙遜、恭敬。
4. 注意事項
- 現代使用:該詞較冷僻,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日常口語較少見。
- 常見誤讀:需注意“邈”的正确讀音為miǎo(而非mài)。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成語典故,可參考《尚書·畢命》及孔傳注釋(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闇莫拜既飽飏碧瓦朱甍博陸不管三七二十一擦邊,擦邊兒成礦馳駈遞條子發耀紛競稿案狗盜鼠竊狗态勾頭關防盆兒孤島谷閣骨噜噜鍋屋過足豪武橫空宏窈豁眼見錢眼紅嬌波交困季虎冀南币驚濤駭浪角逐場可傳匡剌壘栅亮直林蘭賣倒命趾默思鳥強平闆儀漆黑一團清晝赇賂屈橋熔融石家莊市市垣世子水磨隨俗浮沉湯器剔莊貨未孚吳市隱小末媟渎謝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