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靈祀的意思、靈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靈祀的解釋

對年壽的美稱。《文選·鮑照<舞鶴賦>》:“踐神區其既遠,積靈祀而方多。” 呂延濟 注:“祀,年也。踐歷既遠,年壽又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靈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呈現:

一、基本釋義

“靈祀”指對年壽的美稱,常用于表達對長壽或生命延續的尊崇之意。這一解釋在多個文獻中被引用,如《文選·鮑照<舞鶴賦>》中的“踐神區其既遠,積靈祀而方多”。

二、出處與古籍引用

  1. 文學典籍: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鮑照的《舞鶴賦》,呂延濟注曰:“祀,年也。踐歷既遠,年壽又多”,以鶴的長壽隱喻高潔品質。
    宋代蔡襄在《圓山廟》中亦用“靈祀越千春”形容廟宇曆史悠長。

  2. 構詞解析:

    • 靈:含“靈性、神聖”之意,常與神明、祥瑞相關。
    • 祀:本義為祭祀,在殷商時期亦特指“年”(如“十有三祀”)。二字組合後詞義轉為對生命長度的雅稱。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作品或祭祀語境中,如清代王昶《經高黎貢山》以“靈祀蕪沒”暗喻時光流逝,體現文人對自然與生命的哲思。

四、總結

“靈祀”屬于古雅詞彙,現代使用較少,但在解讀古典詩文或研究傳統文化時需注意其特殊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文選》注疏或相關訓诂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靈祀

靈祀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靈和祀。

拆分部首和筆畫

靈的部首為示,靈的總筆畫數為10。

祀的部首為礻,祀的總筆畫數為5。

來源

靈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儀式。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靈祀是指人們通過儀式和祭祀來紀念祖先或神靈,以祈求他們的保佑和庇佑。

繁體

《靈祀》的繁體字為「靈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靈祀」可以寫作「靈祭」。

例句

1. 每年清明節,我們都會組織靈祀活動,祭拜先祖。

2. 這座廟宇是供奉神明進行靈祀的場所。

組詞

靈祀的相關詞彙包括靈魂、祭祀、靈感等。

近義詞

靈祭、祭祀

反義詞

不祭祀、喪失靈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