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心。《莊子·德充符》:“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靈府。” 成玄英 疏:“靈府者,精神之宅,所謂心也。”《淮南子·俶真訓》:“是故聖人託其神於靈府而歸於萬物之初。” 唐 元稹 《去杭州》詩:“與君言語見君性,靈府坦蕩消塵煩。”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降及種人失力,而文事亦共零夷,至大之聲,漸不生于彼國民之靈府。”
(2).上古神話中 蒼帝 之廟。《史記·五帝本紀》“正月上日, 舜 受終於 文祖 。” 司馬貞 索隱引《尚書帝命驗》:“五府,五帝之廟。 蒼 曰 靈府 , 赤 曰 文祖 。” 張守節 正義引《尚書帝命驗》注曰:“ 靈府 者, 蒼帝靈威仰 之府,名曰 靈府 。”
(3).指神靈仙道的住所。《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三·北齊南郊樂歌》:“既捨伊腯,緻精靈府。” 隋 江總 《攝山栖霞寺碑》:“蓋聞天有神宮,地雲靈府。” 唐 裴铏 《傳奇·封陟》:“仙山靈府,任意追遊。” 殷夫 《放腳時代的足印》詩:“我有一個希望,戴着詩意的花圈,美麗又莊樸,在靈府的首座。”
(4).住宅的美稱。 宋 陸遊 《寄鄧公壽》詩:“高标瑤樹與瓊林,靈府清寒出苦吟。海内十年求識面,江邊一見即論心。” 清 金農 《秋雨小止雜書遣懷簡陳學士》詩之三:“縹緲 王屋 西,昨秋踵靈府。”
靈府是漢語中承載哲學與醫學雙重内涵的複合概念。從詞源學分析,"靈"表智慧、神性,"府"指藏物之所,二字組合最早見于《莊子·德充符》"不可入于靈府",郭象注"靈府者,精神之宅也",指代思維活動的核心場所。
在傳統醫學典籍中,《黃帝内經》将靈府與心髒功能關聯,《靈樞·本神》記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此處"神明"即對應靈府主宰精神活動的特性。這種心腦合一的認知體現了古代中醫整體觀,明代張介賓在《類經》中進一步闡釋"靈府即心包絡,為心主之宮城"。
道教典籍賦予該詞神秘色彩,《雲笈七籤》卷十一稱靈府為"上丹田",是存神煉氣的關鍵部位。這種宗教诠釋與《淮南子·俶真訓》"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的哲學表述形成互補,共同構建了精神修養的意象空間。
現代漢語使用中,該詞多見于文學作品,如錢鐘書《圍城》用"靈府的粘液"比喻情感波動,這種修辭繼承自白居易《效陶潛體詩》"靈府不搖神泰定"的詩意表達。需要注意的是,當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指心靈",釋義更側重心理學範疇。
“靈府”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典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心或精神
在道家及古代文獻中,“靈府”常被用來代指“心”或“精神之宅”。例如《莊子·德充符》提到“不可入于靈府”,成玄英注解為“靈府者,精神之宅,所謂心也”。唐代元稹的詩句“靈府坦蕩消塵煩”也以“靈府”比喻心靈。
上古蒼帝之廟
據《史記·五帝本紀》及《尚書帝命驗》注,“靈府”是五帝廟中蒼帝(靈威仰)的廟宇名稱,與赤帝的“文祖”并列。
神靈仙道的居所
在文學作品中,“靈府”可指神仙或靈性存在的住所。如隋代江總《攝山栖霞寺碑》稱“地雲靈府”,唐代裴铏《傳奇》描述“仙山靈府,任意追遊”。
住宅的美稱(引申義)
部分文獻将“靈府”作為對住宅的雅稱,如殷夫的詩句“靈府的首座”即用此意。
總結
“靈府”的核心含義圍繞“心”“神廟”“仙境”展開,具體語境需結合文獻判斷。其用法多見于哲學、神話及古典文學,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跋扈将軍呗聲扳援把作并事參互橙橘戶塵堁創意吹毛利刃楚岫瑤姬疵駁賜赉蹙蹙靡騁珰琅敦教房玄齡番禍浮賤剛獝歌笑句望鼓筆傀然駭心動目禾米華胥彙聚呼豨謇吃見豕負塗旌夏狸頭瓜留遺爖火靦顔人世鳴豫鬧竹竿笸籃普陀山強烈前準侵擾秋鲊散髻觞傳神飙氏胄水秀山明絲帛私德宿懷谡谡黈聰脫崗畏葸不前獻詩現銀子獻禦吸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