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芳草。比喻美德。《後漢書·馮衍傳下》:“披 綺季 之麗服兮,揚 屈原 之靈芬。” 李賢 注:“《楚詞》曰:‘搴吾法夫前修。’……《楚詞》曰:‘畦留夷與揭車,雜杜衡與芬芷。’ 屈原 皆喻身有令德,故 衍 欲揚其靈芬也。”
(2).道家語。指潔淨之氣,與“故氣”相對而言。 唐 李商隱 《戊辰會靜中出贻同志二十韻》:“科車遏故氣,侍香傳靈芬。” 馮浩 箋注引《真诰》:“人卧室宇潔盛,則受靈氣,否則受故氣。”
(3).香氣。 唐 李商隱 《寓懷》詩:“星機抛密緒,月杵散靈芬。”一本作“ 靈氛 ”。
靈芬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蘊的古典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基本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靈芬”為“芳草美稱”,特指祭祀時焚香所生的香氣,如李德裕《禱祝文》中“靈芬升于玉座”即描繪祭祀場景中的神聖氣息。此義項強調香氣與宗教儀式的關聯性。
二、文化引申 在道家文獻中,“靈芬”被賦予超自然屬性。《雲笈七籤》記載“靈芬駐景”之說,認為特殊香料可凝固時間流逝,此處轉化為修道者追求長生久視的意象載體,突顯漢語詞彙的哲學延展性。
三、文學象征 李商隱《賽舜廟文》以“靈芬不昧”贊譽舜帝德行的永恒芬芳,标志着該詞從嗅覺感知升華為道德品格的隱喻。這種通感修辭在唐宋詩文中形成固定表達範式,如陸遊作品中“靈芬”常喻指志士仁人的精神遺産。
注:文獻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全唐詩》中華書局點校本及《道藏》文物出版社影印本,因古籍數字化版本無固定URL,故标注典籍名稱與學術通行版本信息。
“靈芬”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析:
比喻美德(芳草意象)
源自《後漢書·馮衍傳下》的用法,“揚屈原之靈芬”指通過芳草象征高潔品德。李賢注引《楚辭》進一步說明,屈原常以香草自喻,因此“靈芬”在此指代内在美德。
道家哲學概念
指與“故氣”(污濁之氣)相對的潔淨之氣。唐代李商隱詩《戊辰會靜中出贻同志二十韻》中“科車遏故氣,侍香傳靈芬”體現了道家修煉時對純淨氣息的追求。
香氣或芳香特質
直接表示花草散發的香氣,或引申為美好事物的芬芳氣息。這一含義在多個典籍中被通用化使用。
此外,“靈芬”作為人名時,寓意靈動聰慧與品德芬芳的結合。需注意,不同語境下側重點可能不同,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
奔绌避俗不舍稱臨宸扆貙蒌寸功村郎大醇打供丹洞動作片杜詩法界宗放言鳳劄龍書佛法僧剛前拱立害人精函塞毫銀黑狗華亭鶴将才缣練汲短井井然金湯之固饑殍沮議郎屋連比梁欐厲服臨拓眇觌沒世無聞年高德劭女牛前跸齊放瓊羞屈人深不可測麝香褐十八羅漢獸兕私有制度速碌碌蜩甲銅鋪尾隨屋脊無計可奈五鹿烏撒五雉缿筩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