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芳草。比喻美德。《後漢書·馮衍傳下》:“披 綺季 之麗服兮,揚 屈原 之靈芬。” 李賢 注:“《楚詞》曰:‘搴吾法夫前修。’……《楚詞》曰:‘畦留夷與揭車,雜杜衡與芬芷。’ 屈原 皆喻身有令德,故 衍 欲揚其靈芬也。”
(2).道家語。指潔淨之氣,與“故氣”相對而言。 唐 李商隱 《戊辰會靜中出贻同志二十韻》:“科車遏故氣,侍香傳靈芬。” 馮浩 箋注引《真诰》:“人卧室宇潔盛,則受靈氣,否則受故氣。”
(3).香氣。 唐 李商隱 《寓懷》詩:“星機抛密緒,月杵散靈芬。”一本作“ 靈氛 ”。
“靈芬”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析:
比喻美德(芳草意象)
源自《後漢書·馮衍傳下》的用法,“揚屈原之靈芬”指通過芳草象征高潔品德。李賢注引《楚辭》進一步說明,屈原常以香草自喻,因此“靈芬”在此指代内在美德。
道家哲學概念
指與“故氣”(污濁之氣)相對的潔淨之氣。唐代李商隱詩《戊辰會靜中出贻同志二十韻》中“科車遏故氣,侍香傳靈芬”體現了道家修煉時對純淨氣息的追求。
香氣或芳香特質
直接表示花草散發的香氣,或引申為美好事物的芬芳氣息。這一含義在多個典籍中被通用化使用。
此外,“靈芬”作為人名時,寓意靈動聰慧與品德芬芳的結合。需注意,不同語境下側重點可能不同,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
《靈芬》是一個漢字詞語,代表着一種風格或氛圍。它形容某種事物散發出純淨清新的香氣或意境。這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文學作品或藝術作品透露出的一種輕盈、優雅的氣息。
《靈芬》這個詞語包含兩個部首:火(huǒ)和艹(cǎo)。火部表示與火有關,艸部表示與植物有關。它總共有9個筆畫。
《靈芬》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它是由“靈”和“芬”兩個字組合而成。其中,“靈”表示純淨、精神,而“芬”表示香氣、芳香。
在繁體字中,“靈”字保持不變,而“芬”字變為“芬”,但字義和發音都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其中,“靈”的寫法為“靈”,而“芬”的寫法為“氛”。這些變體也都代表着相同的意思。古代形式的寫法是對現代漢字的演變和規範化。
1. 這幅畫散發着靈芬的氣息,仿佛讓人置身于甯靜的花園中。
2. 她的演奏充滿了靈芬,每一個音符都傳遞着深情。
1. 靈感:指産生想法或藝術創作的突發思維。
2. 芳香:表示香氣濃郁、芬芳馥郁的意味。
1. 香氣:指某物發出的好聞的氣味。
2. 清香:表示輕柔、純淨的香氣。
1. 臭味:表示不好聞的氣味。
2. 惡臭:指令人感到難聞和厭惡的氣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