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棃氓”。黎民,民衆。梨,通“ 黎 ”。《金石萃編·梁故侍中·始興忠武王碑》:“公褰襜以化棃氓,張袖以納夷狄。”
“梨氓”一詞在漢語中有以下兩種解釋,但需注意不同來源存在分歧,需結合語境判斷:
通假用法(主流解釋)
成語化引申(少數說法)
補充說明:
梨氓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來形容那些無知、粗俗、貧窮的人。這個詞有一定的蔑視和輕蔑的味道,用于貶低和嘲笑對方。
梨氓的構詞成分是“木”和“民”,其中“木”是梗部,表示與植物有關的含義;“民”是梗部裡的一個單獨偏旁,表示與人、民族相關的含義。
根據這個構造,梨氓的筆畫順序分别是:木(4畫)+ 民(5畫)= 9畫。
梨氓一詞最早出現在南朝梁·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雅量》一書中:“阮籍授業,受記于法學一依木曹,乃寓居左目,挾梨代實,取名曰梨氓。”此處的梨氓意為以梨代實,寓意學而不實踐、隻是一個外表而沒有内涵的人。
梨氓的繁體寫法為“梨戾”,在繁體字中,“氓”被換成了“戾”字,但意思并無太大差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梨氓的寫法有時也會發生變化。常見的寫法有“栀梨氓”和“梨花貌”。這些變化主要是為了增加表現力和修飾性。
1. 他從鄉下來的,一看就是個梨氓。 2. 這個人雖然讀了很多書,但行為舉止還是梨氓氣。 3. 我沒想到這個高深的詩會寫得如此淺俗,簡直是個梨氓。
梨氓沒有相關的組詞,但可以使用一些與之意思相近的詞來增強表達效果。
近義詞:農夫、蠢材、低俗、粗魯。
反義詞:智者、貴族、文雅、禮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