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對儀表的美稱。《文選·祢衡<鹦鹉賦>》:“於是羨芳聲之遠揚,偉靈表之可嘉。” 張銑 注:“偉,美也。謂美其聲音儀表,可以嘉善。” 南朝 齊 謝朓 《奉和隨王殿下》之九:“一飡繫靈表,無吝科年曆。”
(2).文體名。墓表的一種。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墓表(墓表、阡表、殡表、靈表)》:“又取阡表、殯表、靈表,以附於篇,則遡流而窮源也。蓋阡,墓道也;殯者,未葬之稱;靈者,始死之稱;自靈而殯,自殯而墓,自墓而阡也。近世用墓表,故以墓表括之。”
“靈表”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對人或物的外在儀态、容貌的贊美性稱呼。該用法最早見于《文選·祢衡》等文獻,常用于古代文學中表達對優雅儀态的稱頌。例如:“楚服多奇山,靈表先倚帝”(唐代吳筠詩句),此處“靈表”形容山勢的秀美姿态。
定義與用途
靈表是墓志銘的衍生文體,主要用于記錄逝者生平事迹,常見于喪葬文化中。其名稱與“阡表”“殡表”并列,分别對應不同喪葬階段:
曆史淵源
漢代蔡邕的《太傅安樂侯胡公夫人靈表》是現存最早的靈表文體代表作。明代徐師曾在《文體明辨序說》中進一步将靈表歸類為墓表的分支,明确了其文體地位。
“靈”字本義與精神、靈魂相關(如靈活、靈驗),引申為對美好事物的修飾;“表”則指外顯的形态或文字記錄。二者結合後,既可用于贊美儀态,也可指代特定文體。
《靈表》是一個詞語,代表着一種神秘的物品或工具。它可以用來測量或記錄超自然現象、精神狀态或靈性能量。這個詞常常出現在神秘、神話、奇幻小說中,形容具有超凡力量或存在着靈性的物品。
《靈表》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靈表》這個詞的來源雖然不确切,但它很有可能最初出現在古代神話故事中。在神話故事中,靈表常常被描述為一種可以揭示真相、探測靈氣或操控靈力的神奇物品。
《靈表》的繁體形式為「靈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所以,《靈表》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意思仍然保持不變。
1.他從老神仙那裡得到了一塊神秘的靈表。
2.這塊靈表能感知到人們的内心世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