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柄事的意思、柄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柄事的解釋

執掌政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列朝二·更正殿名》:“ 張宏 繼 馮保 柄事,亦有稱於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柄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主要在古代文獻和特定語境中使用:

  1. 字面義:執掌事務的權柄

    • "柄"本指器物的把手,引申為權力、權柄。"事"指事務、政事。
    • "柄事"即指掌握、控制事務的權力或職責本身。例如指某人掌握了處理某類事務的權力。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5卷,第1230頁對"柄事"的釋義為"執掌政事"。
  2. 引申義:執掌事務、主持事務

    • 由掌握權柄引申為具體的動作,即主持、管理、操辦事務。
    • 這個用法在古代史書或文獻中較為常見,指某人負責處理國家或某方面的具體事務。
    • 來源參考:
      • 《漢書·張湯傳》:"湯數行丞相事,知此三長史素貴,常陵折之。及為禦史大夫,而三長史皆故湯史,湯心害其能,欲陷之。會有人盜發孝文園瘗錢,丞相青翟與湯約朝見俱謝,至前,湯念獨丞相以四時行園,當謝,湯無與也,不謝。丞相謝,上使禦史案其事。湯欲緻其文丞相見知,丞相患之。三長史皆害湯,欲陷之。始,長史朱買臣素怨湯...湯柄事用,陵折以法。"(中華書局點校本,1962年,第2648頁)此處"柄事"指張湯執掌、運用權力。
      • 《後漢書·窦憲傳》:"憲既平匈奴,威名大盛,以耿夔、任尚等為爪牙,鄧疊、郭璜為心腹。班固、傅毅之徒,皆置幕府,以典文章。刺史、守令多出其門。尚書仆射郅壽、樂恢并以忤意,相繼自殺。由是朝臣震懾,望風承旨。而笃進位特進,得舉吏,見禮依三公。景為執金吾,瑰光祿勳,權貴顯赫,傾動京都。雖俱驕縱,而景為尤甚,奴客缇騎依倚形勢,侵陵小人,強奪財貨,篡取罪人,妻略婦女。商賈閉塞,如避寇仇。有司畏懦,莫敢舉奏。太後聞之,使谒者策免景官,以特進就朝位。瑰少好經書,節約自修,出為魏郡太守,遷颍川太守。窦氏父子兄弟并居列位,充滿朝廷。叔父霸為城門校尉,霸弟褒将作大匠,褒弟嘉少府,其為侍中、将、大夫、郎吏十餘人。憲既負重勞,陵肆滋甚。四年,封鄧疊為穰侯。疊與其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又憲女婿射聲校尉郭舉,舉父長樂少府璜,皆相交結。元、舉并出入禁中,舉得幸太後,遂共圖為殺害。帝陰知其謀,乃與近幸中常侍鄭衆定議誅之...憲、笃、景、瑰皆遣就國。帝以太後故,不欲名誅憲,為選嚴能相督察之。憲、笃、景到國,皆迫令自殺。"(中華書局點校本,1965年,第813-819頁) 此段雖未直接出現"柄事",但描述了窦憲柄事(執掌大權)後的顯赫與跋扈,是理解該詞引申義的典型背景。

"柄事"的核心含義是執掌事務的權力或主持、管理事務。它是一個帶有權力色彩的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掌握重要職權或負責處理關鍵事務的狀态或行為,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屬于書面語或曆史詞彙。

同義詞參考: 掌權、執政、當權、主事、操持。

網絡擴展解釋

“柄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執掌政事,多用于古代文獻中。以下從詞義、用法及擴展信息進行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柄”在此作動詞,意為掌握、執掌;“事”指政事、政務。組合後表示“掌握政權或處理重要政務”。

  2. 文獻例證
    明代沈德符《野獲編》中提到:“張宏繼馮保柄事,亦有稱於時。”,說明該詞常用于描述官員接替前任執掌政務的情形。


二、結構與用法


三、擴展:單字“柄”的常見義項

  1. 器物把手:如“刀柄”“勺柄”()。
  2. 植物結構:指花、葉與莖連接的部分,如“花柄”“葉柄”。
  3. 比喻義:引申為“把柄”,如“話柄”“笑柄”()。

四、注意事項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用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4、6的原始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邊馬壁門擯放筆如椽脣輔相連竄逃到任大意大招鼎業對屬杜田法見煩濁發議奉藩扛鼎宮罰宮奴公狀過制駭迫海蜇兼彩鑒團浸灌進躁匡郭裣衽鬣鬁裂眼蠻話面見妙香眯細濃烈培育傾目青銅錢渠伊錢區畛肉排乳臭兒善狀砂碛生産率生息神姿始末授正衰瘦歲景填牣土耦人五罰五時衣顯媚縣門小囡小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