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犂鏡的意思、犂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犂鏡的解釋

亦稱“ 犂壁 ”。亦作“犁鏡”。安于犁铧上方的金屬部件。用以翻轉和破碎犁起的土塊。 唐 陸龜蒙 《耒耜經》:“民之習者通謂之犂。冶金而為之者,曰犂鑱,曰犂壁……耕之土曰墢,墢猶塊也。起其墢者鑱也,覆其墢者壁也。” 克非 《春潮急》二:“暗褐色的泥坯,從犂鏡上連續不斷翻滾下來,擺成一條整齊的小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犂鏡”是傳統農耕工具中的關鍵部件,其含義和功能可結合曆史文獻及工具結構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犂鏡”又稱“犁鏡”或“犂壁”,是安裝在犁铧(耕地的主要金屬部件)上方的金屬裝置,主要作用是通過翻轉和破碎犁起的土塊,使土壤松軟,便于後續耕作。

2.結構與功能

3.曆史文獻佐證

唐代陸龜蒙《耒耜經》記載:“冶金而為之者,曰犂鑱(铧),曰犂壁……覆其墢者壁也。”說明犂鏡在唐代已廣泛使用,且與犁铧配合完成耕作流程。

4.其他名稱與變體

在不同地區或文獻中,犂鏡也被稱為“犁壁”(如《耒耜經》)或“犁鏡”(現代常見寫法),名稱差異主要源于方言或曆史用字演變。

5.實際應用示例

現代文學作品如克非《春潮急》中描述:“暗褐色的泥坯從犂鏡上翻滾下來”,生動展現了犂鏡在耕作中對土壤的處理效果。

“犂鏡”是傳統犁具中不可或缺的部件,兼具實用功能與文化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結構圖示或地域差異,可參考農具研究專著或地方農耕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犂鏡(lí jìng):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犂鏡一詞是指古代一種用來磨光、抛光以及雕刻銅鏡的器具。其中,“犂”字的拆分部首為犬,總筆畫數為4,讀音為lí;“鏡”字的拆分部首為钅+目,總筆畫數為14,讀音為jìng。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犂鏡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當時人們使用犂鏡進行美容和裝飾。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不同,所以在繁體字中,犂字的寫法為犁+鏡,略微有所變化。

例句

他使用犂鏡,将銅鏡抛光得十分光亮。

組詞

犂鏡沒有常見的組詞搭配。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抛光器、磨光器

反義詞:銅鏡、銀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