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厘降的意思、厘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厘降的解釋

本謂 堯 女嫁 舜 事。《書·堯典》:“釐降二女于 嬀 汭,嬪于虞。” 孔 傳:“降,下嬪婦也, 舜 為匹夫,能以義理下帝女之心。” 段玉裁 撰異:“釐,整治之意;降,下也,整治下二女于 嬀 汭。”一說,釐謂治迹。見《漢書·外戚傳上序》 顔師古 注。後多用以指王女下嫁。《三國志·魏志·文德郭皇後傳》“遂立為皇後”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後上表謝曰:‘妾無 皇 英 釐降之節,又非 姜 任 思齊之倫。’”《魏書·崔玄伯傳》:“是以諸公主皆釐降於賓附之國,朝臣子弟,雖名族美彥,不得尚焉。”《唐語林·補遺一》引 唐 顔真卿 《和政公主神道碑》:“歷考往代釐降之盛,未有如公主者焉。”按,指 唐肅宗 第二女下嫁 柳譚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厘降"一詞源于上古漢語典籍,本義指帝王之女下嫁。《尚書·堯典》記載"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記錄了堯将娥皇、女英二女下嫁舜的史事。該詞由"厘"與"降"兩個語素構成:"厘"作動詞表治理、整理之意,"降"表自上而下的動作,合指帝王對公主婚姻的鄭重安排。

漢代經學家孔穎達在《尚書正義》中注解:"治裝下嫁,謂之厘降",強調這是帝王為女兒置辦嫁妝、擇定婚配的禮儀程式。唐代訓诂學家顔師古在《匡謬正俗》中進一步闡釋:"謂承聖治以降下也",凸顯其承載政治聯姻功能的特殊語境。

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謂帝王女下嫁",釋義沿襲古注又提煉核心語義。《辭源》則标注該詞屬于曆史詞,現代漢語中僅見于曆史文獻引述或仿古文體。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當代語言生活中已屬罕見詞彙,主要應用于曆史研究、古籍校注及文學創作領域。

從構詞法角度分析,"厘降"屬于并列式複合詞,兩個動詞性語素通過意義疊加産生新義。這種構詞方式常見于先秦文獻,如《詩經》中的"輾轉""翺翔"等詞皆屬此類。其語義演變體現了古代漢語單音詞向雙音詞發展的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厘降”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厘降”原指堯将兩位女兒(娥皇、女英)下嫁給舜的曆史事件,出自《尚書·堯典》。後引申為“帝王之女出嫁”的雅稱,特指皇室公主下嫁。

二、詞義拆解

  1. “厘”:

    • 本義為“治理、整治”,如段玉裁解釋“整治下二女于妫汭”;
    • 另一說為“治迹”(治理的功績),見《漢書》顔師古注。
  2. “降”:

    • 指“下嫁”,即身份尊貴者屈尊下嫁,《尚書》孔傳注解“舜能以義理下帝女之心”。

三、用法演變

最初專指堯女嫁舜之事,後世擴展為泛指皇室女子出嫁。例如:

四、古籍例證

《尚書·堯典》原文:

“釐降二女于嬀汭,嬪于虞。”
(意為:堯将二女下嫁到妫水之濱,成為舜的配偶。)

五、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日常口語已罕用。

别人正在浏覽...

暴兵襃朔比似不偶才然操擅齒痕丑話瘁瘖大乘打鬧台道傍李吊場締緝蹲跠二望風起水湧副榜哥升節購請顧盼顧盼多姿毫末阖第光臨懽如昏缪建齒将就簡序金剛禅井賦金梁繼起捐軀赴難決履君子竹空谷傳聲快行家酹祝冷煖兩學茂猷猛趷丁乒乒乓乓旗獲熱鍋上的螞蟻瑟居殺胡林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山遙路遠深尅設喻奢恣肅坐貪吝桃匕屯平兀奡獻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