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離鴻的意思、離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離鴻的解釋

(1).失群的雁,離散的雁。 晉 潘嶽 《笙賦》:“夫其悽戾辛酸,嚶嚶關關,若離鴻之鳴子也。” 唐 權德輿 《送人使之江陵》詩:“紛紛别袂舉,切切離鴻響。”

(2).比喻遠離的親友。 宋 周邦彥 《浪淘沙慢》詞:“念 漢 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絶。” 明 陳子龍 《月夜遊劍池作》詩:“離鴻别燕滿天地,登高四顧心茫然。”

(3).古樂曲名。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 師涓 出於 衛靈公 之世,能寫歷代之樂,善造新曲以代古聲,故有四時之樂……春有《離鴻》《去雁》《應蘋》之歌。” 唐 駱賓王 《秋日餞陸道士陳文林得風字》詩:“玉柱《離鴻》怨,金罍浮蟻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離鴻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複合詞,字面指“離散的鴻雁”,引申為漂泊、離别之人或孤寂心境。以下從詞典釋義與文學應用角度分述: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離”指分離、離散,“鴻”即鴻雁。合指失群孤飛的鴻雁,源自鴻雁遷徙時列隊有序,離群者象征孤獨漂泊。

    來源:《漢語大詞典》釋義“離鴻”為“失群的鴻雁”,

  2. 引申義

    比喻因戰亂、貶谪或漂泊而分離的人,尤指孤寂的遊子、思婦或文人。

    來源:古代漢語中“鴻雁”常代指書信或遊子,如《文選》注“離鴻”喻“别離之客”。


二、文學象征與情感内涵

  1. 孤寂與漂泊

    詩詞中“離鴻”多渲染羁旅飄零之感。如張華《雜詩》:“離鴻思故栖,遊子懷故鄉。”以離群鴻雁暗喻遊子無依。

    來源:張華《雜詩》收錄于《昭明文選》

  2. 愛情與離别

    在婉約詞中,常象征被迫分離的戀人。如溫庭筠《菩薩蠻》:“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花落子規啼,離鴻聲更凄。”以鴻聲凄厲強化相思之苦。

    來源:溫庭筠《菩薩蠻》見《花間集》


三、詞源演變

“離鴻”最早見于漢魏六朝詩文,唐宋時期成為經典意象。其情感内核受《詩經·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影響,後世逐漸固化悲離基調。

來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釋“鴻”的意象演變


四、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離鴻”罕用于口語,但仍活躍于文學創作與學術文本,如研究古典詩詞意象的論文常剖析其象征系統。

來源:《中國文學意象研究》論及禽鳥類意象的傳承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離鴻”的詞義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意義
    指失群的孤雁或離散的雁群。例如晉代潘嶽《笙賦》中用“若離鴻之鳴子”形容笙聲凄切,如離群孤雁哀鳴。

  2. 比喻意義
    引申為遠離的親友,表達離别、孤獨的情感。如宋代周邦彥《浪淘沙慢》中“念漢浦離鴻去何許”暗喻與故人相隔。

二、其他延伸釋義

  1. 古樂曲名
    據晉代王嘉《拾遺記》記載,《離鴻》是春秋時期師涓創作的一首樂曲,屬“春時之樂”類别,唐代駱賓王詩中亦有提及。

三、文學引用與情感表達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詩詞等用法,若需查看具體文獻原文或更多例證,可參考相關典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雅白畫保安隊本域表表并兼察覈腸套疊差之毫牦,失之千裡赤膊船磁性盜風到手二七風奔風績輻辏複旦複交崗地柑橘高山深澗告債光顯過用還心願函複紅一字花容加颡筋角九攻疾惡如風镌功絶電郡厲孔方狂鲰昴星團馬人香苗父明眸皓齒暖兜嘔心吐膽千裡饋糧,士有饑色棋路清順羣幹三六九等傷世笙鐘石芥獅蠻寶帶書雲絲來線去台中市土戶獮狩小膊信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