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列土分茅的意思、列土分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列土分茅的解釋

謂受封為諸侯。古代天子分封諸侯時,用白茅裹着社壇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權力,稱為“列土分茅”。 元 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一折:“軍前累立功勞大,列土分茅受大封。”參見“ 分茅列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列土分茅”的正确寫法應為“裂土分茅”,是漢語中一個源自古代政治制度的成語,多用于描述帝王分封諸侯的行為,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内涵。

一、成語釋義

“裂土分茅”指古代君主将土地分割授予功臣或宗室,并舉行分封儀式。其中“裂土”指劃分疆土,“分茅”特指以白茅包裹社土授予受封者,象征賦予統治權。《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分封侯位和土地”,強調君主對諸侯的權力分配。

二、語源與制度背景

該成語可追溯至周代分封制。《尚書·禹貢》記載“厥貢惟土五色”,孔穎達注疏提及帝王以五色土築社壇,分封時取相應方位泥土賜予諸侯。漢代鄭玄在《禮記注》中進一步說明:“茅,取其潔;分茅者,各以方土苴以白茅授之”,揭示了白茅在儀式中的潔淨象征意義。

三、曆史運用實例

《史記·晉世家》記載周成王“削桐葉為珪”封叔虞于唐,後衍生“桐葉封弟”典故,印證了裂土分茅制度在先秦的實踐。唐代白居易《長恨歌》中“姊妹弟兄皆列土”之句,亦化用此典描述楊氏家族獲封場景。

四、現代語義延伸

當代語境中,該成語既可指具體的領土分封,亦可隱喻對權力、資源的重大分配行為。如錢鐘書在《管錐編》中借其比喻文化權力的層級劃分,體現了語義的擴展性。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尚書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史記》(中華書局,1959)
  4. 《管錐編》(三聯書店,2001)

網絡擴展解釋

“列土分茅”是中國古代分封制度中的儀式性用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一、基本詞義

指古代天子分封諸侯時,用白茅包裹社壇五色土授予受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統治權。該儀式體現了周代“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政治制度。

二、儀式象征

  1. 白茅的寓意:白茅被視為潔淨之物,用于包裹泥土象征神聖授權。
  2. 五色土對應方位:
    • 東方青土
    • 南方赤土
    • 西方白土
    • 北方黑土
    • 中央黃土 諸侯按封地方位獲得相應顔色的土塊。

三、曆史淵源

最早可追溯至《尚書·禹貢》記載的貢土制度,孔穎達注疏詳細說明該儀式流程。元代雜劇《三戰呂布》中“列土分茅受大封”的台詞印證了該詞在文學中的沿用。

四、相關成語

該詞常與“分茅列土”“裂土分茅”混用,均指向分封制度。唐代張說《延州豆盧使君萬泉縣主薛氏神道碑》已出現“分茅列土”的表述。

五、現代使用

現多用于曆史文獻解讀或比喻性表達,如形容重大權力授予。清代《濟公全傳》等小說中仍保留此用法。


注:該詞在不同文獻中存在詞序差異(如“分茅列土”),但核心含義一緻,均指向古代分封制度中的授權儀式。

别人正在浏覽...

俵與屏營冊授朝山稱遂兌支惡道惡食惡孰黼裘谷仙和鈴狠刻紅蕉将事寄匿闊積廉泉讓水麗徒栗尾離綻隴笛輪歇地率時旅吟馬去馬歸腼面苗條淑女難上難,難上加難内韄平白無故蒲飲錢刀籤訣千歲惬懷氣力毬燈取寵人心難測軟柔柔上台燒角文書燒制神庭市道交雙子座水喉水晶玻璃水祅縚線特等同心合膽讬巧土星文婪武嬉無治消的笑呷呷洗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