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厘訂的意思、厘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厘訂的解釋

(1).整理訂正。 魯迅 《集外集拾遺·<勁草>譯本序》:“爰加厘訂,使益近于信達。”

(2).制訂。 ********* 《三十年前的民主運動》:“﹝ 梁任公 ﹞對立憲加緊活動,提出四項政綱,即……(二)厘訂法律,鞏固司法權的獨立。”


整理訂定。《清史稿·時憲志一》:“﹝ 湯若望 ﹞言:‘臣於 明 崇禎 二年來京,曾依西洋新法釐訂舊曆。’” 清 趙克宜 《重訂增補<類腋>凡例》:“ 姚氏 原書諸未盡善之處,既為詳加釐訂,新增者成於鋒鏑之餘,疵顈在所難免。” 朱自清 《論國語教育》:“ 陸先生 是主張‘整理國字’使之合理化,科學化,統一化,正确化,非從速釐訂标準字不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厘訂”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結構的動詞,由“厘”和“訂”兩個語素構成。從語素拆分角度分析,“厘”本義為治理、整理,引申為精細劃分或規範;而“訂”指核定、修改,強調對已有内容的修正行為。兩者結合後,“厘訂”指對制度、文獻等事物進行系統化的整理與修正,例如《漢語大詞典》指出該詞含有“考訂後使之精确”的語義特征。

在具體應用中,“厘訂”常見于學術文獻整理、法典修訂等專業領域。例如中華書局《古籍整理通則》中強調“對異文需逐條厘訂”,體現其“考辨真僞”的核心功能。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将其與“考訂”“校訂”列為近義詞,但突出其“系統性整理”的差異化特征。

從詞源發展觀察,“厘訂”屬近代産生的複合詞,最早見于清代考據學著作。章學誠《文史通義》記載“前代典章,必經厘訂方可為據”,顯示該詞與考據學發展的密切關聯。現代漢語中其使用頻率低于“修訂”“審定”等近義詞,但在專業文獻中仍保持特定語用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厘訂”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整理訂正
    指對已有内容進行系統性的梳理、校對和修正,使其更準确或完善。例如文獻修訂、法律條文調整等場景。
  2. 制訂
    強調從無到有地制定規則、法律或計劃,如政策法規的起草。

二、引證與用法


三、補充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拜褥摽置弊蹻比要殘貨陳皮垂訓楚薮出于意表丹螢等情登實吊當吊贈地棍丁若鬥嘴斷霓堕嬾峨眉山,峨嵋山奉璧峯巅高枕安卧耕器歸老害相思花紅柳綠狐狸精谏曹寄靈今音據虛開閘抗高連空吏部郎轹刍買結眇論摩爾凝鑄淺缪僑僦清詞麗句清嘉觑看孺人山核桃深昧食肉相事繇收步水草疏闊索具貪歡天垠通向兔齧外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