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僚佐的意思、僚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僚佐的解釋

[assistants in a government office] 官署中協助辦事的官吏

詳細解釋

屬官;屬吏。《晉書·周訪傳》:“ 訪 謂其僚佐曰:‘昔 城濮 之役, 晉文 以 得臣 不死而有憂色;今不斬 曾 ,禍難未已。’”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碑碣》:“ 隋文帝 子 齊王 攸 薨,僚佐請立碑。帝曰:‘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若不能,徒為後人作鎮石耳。’誠哉,是言也!”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東牟擥秀亭記》:“﹝ 完顔公 ﹞同僚佐登擥其上,見夫煙栖雨宿,雲出月來。” 明 許時泉 《龍山宴》:“俺大元帥今日置酒 龍山 ,召僚佐續登高會,不免傳示諸參佐,各具戎服,先期早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僚佐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境色彩的複合名詞,指古代官府中輔助主官處理事務的屬官或下屬人員。根據《漢語大詞典》和《辭源》的釋義,該詞由“僚”與“佐”兩個語素構成:

  1. 基本釋義

    “僚”本義指同官或同署任職者,如《尚書·臯陶谟》中“百僚師師”即指百官;“佐”指輔助、輔佐,如《左傳·襄公三十年》有“子産相鄭伯以如晉,叔向問鄭國之政焉,對曰:‘吾得見與否,在此歲也。驷、良方争,未知所成。若有所成,吾無患矣。’叔向曰:‘不既和矣乎?’對曰:‘伯有侈而愎,子皙好在人上,莫能相下也。雖其和也,猶相積惡也,惡至無日矣。’”中“佐”即輔助之意。兩字組合後,特指協助主官處理具體事務的屬員。

  2. 詞義構成與用法

    在曆史文獻中,“僚佐”多用于描述地方行政或軍事機構中的輔助性職位,例如《後漢書·馬援傳》記載“援乃上疏曰:‘臣謹依儀氏羁,中帛氏口齒,謝氏唇鬐,丁氏身中,備此數家骨相以為法。’”中的僚佐指隨行官員。其職能涵蓋文書起草、政務執行、軍事參謀等,屬于古代官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3. 權威參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釋義為“舊時指官署中協助辦事的官員”,強調其曆史屬性。此外,北京大學中文系《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補充說明,該詞在南北朝至明清文獻中常見,多與“幕僚”“屬吏”等詞互通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僚佐”是古代官制中的常見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官署中協助主官處理事務的屬官或屬吏,相當于現代行政體系中的助理或副職。發音為liáo zuǒ()。該詞強調輔助職能,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對地方或中央官員下屬的統稱。


二、曆史出處與用法

  1. 《晉書·周訪傳》記載:“訪謂其僚佐曰:‘昔城濮之役,晉文以得臣不死而有憂色;今不斬曾,禍難未已。’” 此處“僚佐”指周訪的屬官()。
  2. 唐代實例:唐玄宗時期,刺史到任後不直接處理州務,而是将政務交由僚佐辦理()。
  3. 軍政場景:近代史中也有使用,如蔣介石的僚佐參與讨論撤換史迪威的決策()。

三、職能與特點


四、相關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職體系,可參考《晉書》《舊唐書》等史籍,或通過等來源獲取例句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八字帆砭剝柴炭徹骨出梅打谷搭毛蓋地網遁詞惡候方直高教供花共權狗官汗洽股栗建白轎車潔清自矢結轍金鹽酒蟹絕望屦賤踴貴孔姬狂墨闚度來王老套筒涼州破離剌潾潾龍須菜綿蕝末疾庖膳偏差貔貍姘頭蒲柳之姿千狀萬端勤肅三本山兜賞罰分審舌敝耳聾社會總需求審勘十王宅霜吹屬姓談風讨野火提阏鐵面無情王母下筆千言攜解喜懽膝行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