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僚佐的意思、僚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僚佐的解釋

[assistants in a government office] 官署中協助辦事的官吏

詳細解釋

屬官;屬吏。《晉書·周訪傳》:“ 訪 謂其僚佐曰:‘昔 城濮 之役, 晉文 以 得臣 不死而有憂色;今不斬 曾 ,禍難未已。’”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碑碣》:“ 隋文帝 子 齊王 攸 薨,僚佐請立碑。帝曰:‘欲求名,一卷史書足矣;若不能,徒為後人作鎮石耳。’誠哉,是言也!”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東牟擥秀亭記》:“﹝ 完顔公 ﹞同僚佐登擥其上,見夫煙栖雨宿,雲出月來。” 明 許時泉 《龍山宴》:“俺大元帥今日置酒 龍山 ,召僚佐續登高會,不免傳示諸參佐,各具戎服,先期早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僚佐”是古代官制中的常見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官署中協助主官處理事務的屬官或屬吏,相當于現代行政體系中的助理或副職。發音為liáo zuǒ()。該詞強調輔助職能,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對地方或中央官員下屬的統稱。


二、曆史出處與用法

  1. 《晉書·周訪傳》記載:“訪謂其僚佐曰:‘昔城濮之役,晉文以得臣不死而有憂色;今不斬曾,禍難未已。’” 此處“僚佐”指周訪的屬官()。
  2. 唐代實例:唐玄宗時期,刺史到任後不直接處理州務,而是将政務交由僚佐辦理()。
  3. 軍政場景:近代史中也有使用,如蔣介石的僚佐參與讨論撤換史迪威的決策()。

三、職能與特點


四、相關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職體系,可參考《晉書》《舊唐書》等史籍,或通過等來源獲取例句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僚佐》的意思

《僚佐》(liáosuǒ)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在工作或事務上充當副手或助手的人。它主要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組織機構或團體中擔任輔助職務,幫助他人完成工作或任務。

拆分部首和筆畫

《僚佐》是一個由2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分别是“人”和“攴”。其中,“人”部表示人類,而“攴”部表示用手助力。

此外,《僚佐》共有13個筆畫,其中“人”部為2畫,“攴”部為11畫。

來源和繁體字

《僚佐》是一個簡體字,沒有對應的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代的寫法是“僚佐”,與現代漢字的寫法相似。

例句

1. 他被任命為公司領導的僚佐,負責統籌各項事務。

2. 在團隊中,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可靠的僚佐來協助他們完成工作。

組詞

1. 僚友:意為工作中的朋友或同事,共同協作并互相支持。

2. 佐理:意為協助或輔佐某人理清事務或完成任務。

3. 副職:意為在組織中擔任輔助職務的人。

近義詞

1. 助手:意為協助他人完成任務,提供支持和幫助的人。

2. 副手:意為在工作中充當主要人物的輔助者。

3. 輔佐:意為給予某人助力或協助他們完成工作或任務。

反義詞

主宰:意為在工作或組織中處于主導地位,擁有最高決策權。

領導:意為在組織中擁有指導和管轄權,掌握最終決策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