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畢的意思、離畢的詳細解釋
離畢的解釋
月亮附于畢星。是天将降雨的征兆。畢,二十八宿之一。語出《詩·小雅·漸漸之石》:“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毛 傳:“畢,噣也。月離陰星則雨。”《文選·張協<七命>》:“南箕之風,不能暢其化。離畢之雲,無以豐其澤。” 李善 注引《春秋緯》:“月失其行,離於箕者風,離於畢者雨。” 晉 葛洪 《抱樸子·勗學》:“瞻離畢而分陰陽之候,由冬螽而覺閏餘之錯。” 閩 徐夤 《和尚書詠煙》:“不散幾知離畢雨,欲飛須待落花風。”
詞語分解
- 離的解釋 離 (離) í 相距,隔開:距離。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分開,分别:分離。離别。離開。離散(刵 )。離職。離異。離間(刵 )。支離破碎。 缺少:辦好教育離不開教師。 八卦之一,代表火。 古同“罹”
- 畢的解釋 畢 (畢) ì 完結:禮畢。畢業。畢生。畢力。 完全:畢肖(刼 )(完全相象)。兇相畢露。畢其全力。 究竟,到底:畢竟。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古代田獵用的長柄小網,亦指用長柄網捕取禽獸:“鴛鴦于飛,
專業解析
“離畢”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源自中國古代天文學和氣象諺語,主要指月亮運行經過或離開畢宿(二十八宿之一)的天象,并由此引申出與降雨相關的征兆。以下是詳細解釋:
-
本義(天文現象):
- “離”在此處意為“經曆”、“經過”或“離開”,并非現代常用的“分離”之意。
- “畢”指“畢宿”,是中國古代二十八宿中的西方白虎七宿之一(即奎、婁、胃、昴、畢、觜、參)。畢宿由八顆星組成,形狀像捕兔的網叉。
- 因此,“離畢”字面意思是指月亮在運行過程中經過或離開畢宿所在的天區。
-
引申義(氣象征兆):
- 這個詞彙的廣泛應用主要源于古代的氣象觀測經驗與諺語。《詩經·小雅·漸漸之石》中有名句:“月離于畢,俾滂沱矣。”意思是“月亮經過(或附着于)畢宿時,就會下起滂沱大雨。”
- 漢代典籍《尚書·洪範》的緯書《洪範五行傳》也提到:“月離于畢,則畢多雨。”
- 唐代經學家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對此解釋為:“月離曆于畢之陰星則雨,……以畢為月所離而雨,是陰雨之星。”他認為畢宿主陰雨,月亮運行經過畢宿,是降雨的征兆。
- 因此,“離畢”常被用來代指下雨的征兆或即将下雨的天氣現象。這個含義是從天文觀測與氣象經驗結合而來的。
-
現代使用:
- 在現代漢語中,“離畢”一詞已非常罕用,主要出現在對古典文獻的解讀、研究古代天文曆法或氣象諺語時。
- 其含義基本固定為上述兩點:特定的天文現象及其所預示的降雨。
“離畢”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天文觀測和氣象經驗的詞彙。其本義指月亮運行經過或離開二十八宿中的畢宿,而其更廣為人知的引申義則是依據古諺(如《詩經》所載),指代月亮經過畢宿是即将下大雨的征兆。該詞體現了古人觀天象以預測天氣的智慧。
參考資料:
- 《詩經·小雅·漸漸之石》:提供了“月離于畢,俾滂沱矣”的原始文獻依據。 (可參考權威古籍數據庫或中華書局等版本)
- 孔穎達《毛詩正義》:對《詩經》中“月離于畢”的經典解釋,闡釋了畢宿主雨的星象學觀點。 (可參考《十三經注疏》等權威整理本)
- 《尚書緯·洪範五行傳》:記載了“月離于畢,則畢多雨”的關聯,補充了天文與氣象聯繫的早期記錄。 (可參考緯書輯佚本或相關研究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離畢”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
一、天文現象(主流釋義)
源于《詩經·小雅·漸漸之石》,指月亮運行至畢宿(二十八星宿之一)附近,預示即将下大雨。例如:
- 《詩經》原句:“月離于畢,俾滂沱矣”,意為月亮靠近畢宿時,大雨将至。
- 晉代葛洪《抱樸子》引用此典說明通過觀察天象可預知氣候變化。
二、完成某事(較少見釋義)
現代部分詞典(如)将其解釋為“事情完成”,即“離”表示離開、“畢”表示結束。但此釋義未見于古典文獻,可能與現代語言演變有關。
使用注意:
- 在古文或學術語境中,應采用第一種天文釋義;
- 現代口語若使用“完成”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避免歧義。
建議在專業文獻中引用時,優先參考《詩經》及《抱樸子》等經典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安流闆片鼻龍不嚘采蘭贈芍蠶鳬嶒嵘塵玷塵間遲怠崇習愁惴粹溫單極膽小電驅刁怪底服洞冥草髶髦梵閣法則發轸绯緑飛檄灌激還笏還級回頭人潔介進品狙縛涼節煉氣連晴濂溪靈幢留後路卵球僇賴賣獄鬻官漫天過海沒見食面麋蕪捏和女國女漢子窮探權稱屈讓石沼守界貼防聽失通洩外來貨望谼亭王世貞烏啼夏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