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errible]∶用于句末,常跟在“還”字後面,表示情況嚴重
如何了得
(2) [able;capable]∶能幹;有本事
正思想大郎了得
(3) [settle]∶了卻,了結
恐你此行未必了得事也!
(4) [understand;know]∶懂得
未曾了得
了得些刀槍
(1).領悟,理解。 唐 司空圖 《偶書》詩之一:“情知了得未如僧,客處高樓莫強登。”《朱子語類》卷八:“大凡學者,無有徑截一路,可以教他了得。”《古今小說·明悟禅師趕五戒》:“﹝ 五戒 禪師﹞自幼聰明,舉筆成文,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長成出家,禪宗釋教,如法了得,參禪訪道。”
(2).了不起,本領高強。 唐 李山甫 《遊俠兒》詩:“ 荊軻 隻為閒言語,不與 燕丹 了得人。”《水浒傳》第三三回:“ 花知寨 十分英勇了得。”《西遊記》第九七回:“大哥是個了得的。向者那般毒魔狠怪,也能收服,怕這幾個毛6*賊?” 峻青 《秋色賦·夜宿靈山》:“﹝我們﹞有着具有高度階級覺悟的、和革命前輩一樣英雄了得的新戰士。”
(3).辦理好,辦得了。《朱子全書·論語六》:“自家徒能臨大節而不可奪,卻不能了得他事。” 朱自清 《溫州的蹤迹·生命的價值--七毛錢》:“七毛錢了得什麼急事!”
(4).完成;了結。 宋 蘇轼 《與王定國書》:“某自謫居以來,可了得《易傳》九卷,《論語》五卷。”《西遊記》第四四回:“那些和尚,乃國王禦賜,若放一二名,還要在師父處遞了病狀,然後補個死狀,才了得哩。怎麼説都放了。”《說唐》第二九回:“我當初懷孕的時節,曾許 武當山 香願,日遠事忙,未曾了得。”
(5).用在驚訝、反诘或責備等語氣的句末,表示情況嚴重,多跟在“還”字的後面。《紅樓夢》第五十回:“這還了得!他(畫圖)竟比蓋這園子還費工夫了。”《老殘遊記》第五回:“你這東西謡言惑衆,還了得嗎?”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小聲點兒! 孫師傅 !教他們聽見還了得!” 冰心 《斯人獨憔悴》:“這樣小小的年紀,便眼裡沒有父親了,這還了得!”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了得漢語 快速查詢。
“了得”是一個多義漢語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核心解釋及用法:
表示情況嚴重(多見于句末,常與“還”連用)
用于驚訝、反問或責備語氣,強調事态嚴重或難以收拾。
例句:
形容能力或成就突出
指人或事物非常出色、厲害,常見于早期白話或現代褒義表達。
例句:
表示了結或完成(古義,現代較少用)
指解決、辦妥某事,如“恐你此行未必了得事也!”()。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權威出處,可參考《水浒傳》《老殘遊記》等古典文學作品()。
《了得》是一個多義詞,它可以作為動詞、形容詞或副詞使用。
該詞的部首是了,總共有2個筆畫。它的拼音是liao3。
《了得》一詞源自于古漢語,形意合一,具有積極向上的含義。在現代漢語中,它的意思可以是“相當了不起”、“非常出色”、“令人贊歎”等。
在繁體字中,《了得》的寫法是「了得」。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了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瞭得」。瞭的字形中,上半部分是眉,下半部分是尳,表示遠視眼睛向上看;得的字形是由彳、心、白三部分組成,表示心得。
一些《了得》的例句如下:
1. 他在比賽中表現出色,真是了得啊!
2. 這個問題她解決得了得,确實是個聰明的人。
3. 他的遊泳技術了得,每次都能奪得冠軍。
一些與《了得》相關的組詞有:
1.能了得:指某人有本事,能夠勝任。
2.了不得:表示非常了不起,出色。
3.了解:指明白、理解。
與《了得》近義的詞語有:
1.出色:表示超越尋常,突出。
2.優秀:指相貌或才能出衆。
3.卓越:表示非常出色,突出。
與《了得》反義的詞語有:
1.平庸:表示普通,沒有突出。
2.低劣:指差勁,不合格。
3.懦弱:表示膽小怯懦。
綜上所述,《了得》是一個積極向上的詞語,用于贊美某人的出色、卓越的表現,表達對他人能力的肯定和贊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