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嘹喨的意思、嘹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嘹喨的解釋

見“ 嘹亮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嘹喨(liáo liàng),是一個形容詞,用于形容聲音清晰響亮、穿透力強且傳得遠。它常用來描述那些音質純淨、不渾濁,且具有較強傳播力的聲音。

詳細釋義與用法:

  1. 核心含義:

    • 形容聲音高亢、清晰、響亮。強調聲音不僅音量足夠大,而且音質清越、不刺耳,具有較好的傳播效果和穿透力。
    • 常形容號角聲、歌聲、樂器聲、鳥鳴聲等。例如:
      • “嘹喨的軍號聲劃破了清晨的寂靜。”
      • “她有着一副嘹喨的好嗓子。”
      • “雲雀在空中發出嘹喨的鳴叫。”
  2. 字形與字義拆解:

    • 嘹:從“口”,表示與聲音、言語相關。“尞”聲,兼表高遠之意。本義指聲音響亮、高遠。
    • 喨:從“口”,“亮”聲。本義指聲音響亮、明朗。
    • 兩個字組合,“嘹喨”更加強調了聲音的清亮、高遠和穿透力。
  3. 聲音特點:

    • 穿透力強:聲音能突破環境噪音,清晰地傳遞到較遠的地方。
    • 音質純淨:聲音聽起來清晰、不沙啞、不渾濁。
    • 響亮但不刺耳:音量足夠大,但通常不給人尖銳、難受的感覺。
    • 富有傳播力:聲音能有效地在空間中擴散開。
  4. 使用場景:

    • 文學描寫:常用于詩歌、散文、小說中,描繪具有感染力的聲音,營造氛圍或表達情感。例如,陸定一在《老山界》中寫道:“除此以外,就是寂靜。耳朵裡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不知什麼時候又睡着了。黎明的時候被人推醒,說是準備出發。山下有人送飯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一碗就吃。又傳下命令來,要隊伍今天無論如何爬過這座山。因為山路很難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進。我們幾個人又停下來,立刻寫标語,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做鼓動工作,喊口號,演說,幫助病員和運輸員。忙了一會兒,再向前進。走了不多遠,看見昨晚所說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謂雷公岩的,果然陡極了,幾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隻有一尺多寬;旁邊就是懸崖,雖然不很深,但也夠怕人的。崖下已經聚集了很多馬匹,都是昨晚不能過去、要等今天全縱隊過完了再過去的。有幾匹曾經從崖上跌下來,腳骨都斷了。很小心地過了這個石梯。上面的路雖然還是陡,但并不陡得那麼厲害了。一路走,一路檢查标語。我漸漸地掉了隊,順便做些鼓動工作。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為三十裡的山就是那麼一點;恰巧來了一個瑤民,同他談談,知道還差得遠,還有二十多裡很陡的山。昨天的晚飯,今天的早飯,都沒吃飽。肚子很餓,氣力不夠,但是必須鼓着勇氣前進。一路上,看見以前送上去的标語用完了,就一路寫着标語貼。累得走不動的時候,索性在地上躺一會兒。快要到山頂,我已經落得很遠了。許多運輸員都走到前頭去了,剩下來的是醫務人員和掩護部隊。醫務人員真是辛苦,因為山陡,傷員病員都下了擔架走,旁邊需要有人攙扶着。醫務人員中的女同志們英勇得很,她們還是處處在慰問和幫助傷員病員,一點也不知道疲倦。回頭向來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機關槍聲很密,大概是在我們昨天出發的地方,五、八軍團正跟敵人開火。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歎息,大概是在歎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到了山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我忽然想起:将來要在這裡立個紀念碑,寫上某年某月某日,紅軍北上抗日,路過此處。我長長地吐了一口氣,坐在山頂上休息一會兒。回頭看隊伍,沒有翻過山的隻有不多的幾個人了。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下山十五裡,也是很傾斜的。我們一口氣兒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幾處景緻很好,濃密的樹林裡,銀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條溪流的旁邊,有很多戰士用臉盆、飯盒子、茶缸煮粥吃。我們雖然也很餓,但仍舊一氣兒跑下山去,一直到宿營地。這回翻山使部隊開始養成一種新的習慣:那就是用臉盆、飯盒子、茶缸煮飯吃,煮東西吃。這種習慣一直保持了很久。老山界是我們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但是我們走過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後,才覺得老山界的困難,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老山界》中的這段描寫雖然沒有直接使用“嘹喨”,但其中對聲音的描寫(如“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所體現的層次感和穿透力,與“嘹喨”所形容的聲音特質有相通之處。
    • 日常描述:用于形容現實生活中聽到的清晰響亮的聲音,如歌唱家的歌聲、清晨的鳥叫、遠處的鐘聲等。

權威參考來源:

因此,“嘹喨”是一個形容聲音清亮、高亢、傳得遠的精煉詞彙,常用于文學和日常表達中。

網絡擴展解釋

“嘹喨”是“嘹亮”的異體寫法,二者含義相同,均形容聲音清脆響亮、傳得遠。以下是綜合古籍文獻和現代用法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文獻溯源

  1. 古代用例
    • 南朝梁·劉孝綽:“妍歌已嘹亮,妙舞復紆餘”(《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描述歌聲清越動聽。
    • 元·馬緻遠《漢宮秋》:“塞雁南翔,呀呀的聲嘹喨”,以雁鳴體現聲音悠遠。
  2. 字義解析
    《說文解字》釋“嘹”為“嘹喨也”,段玉裁注其本義為“聲音響亮而傳得遠”,強調聲響的穿透性與清晰度。

三、現代應用

四、易混淆點

如需更多古籍例證或近義詞辨析,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愛護闆巾灞上比時避重逐輕撥爐纏門纏戶車梁木襯資打洞耽話蹈越點指畫字斷響菲什豐收計劃風雨操場偾起茯苓服鳥貢誠貫劄軌途谷行故智荷校宏衍胡鯭魂依姜被活師節節敗退計節阱獸娟倩苦恹恹糧餉領絜瓴甓靈山臨睨垆肆馬四環籋口目迷南山三壯士驽犬旁街平雅攘頭仍親入蟄商號牲粉束竹酸感天涯地角婉切五分鐘熱度相貌脅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