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稱量。《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貧且賤。及長,嘗為 季氏 吏,料量平。”
(2).估計;猜度。 唐 李涉 《送顔覺赴舉》詩:“ 顔子 将才應四科,料量時輩更誰過。” 清 姚念曾 《一枝春》詞:“料量心事,算情重,也難憑據。” 葉敬常 《和哲夫羅岡探梅原韻》:“冥想幽香終我與,料量寒萼為君開。”
(3).安排;處理。 清 陳裴之 《香畹樓憶語》:“汝一切料量安妥後,即載其槥回 蘇 。”《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 金鳳 媳婦是個細膩風光,便叫他料量鹽米。” ********* 《緻國6*民6*黨黨員書》:“﹝ 孫文 ﹞乃命 汪精衛 至 上海 ,料量此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料量漢語 快速查詢。
“料量”是一個多義性較強的文言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側重點,主要包含以下三個層面的解釋:
指對物品進行稱重或測量,具有實際操作的物理屬性。
例證:《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為季氏吏,料量平”,描述孔子擔任倉庫管理員時公平稱量糧食的情景。
詞源延伸:結合“料”的本義(從“米”與“鬥”,表示用鬥量米),“料量”可視為同義複詞,強調精确計算的動作。
指對事物或情況進行主觀判斷或推測,帶有抽象思維性質。
例證:唐代李涉《送顔覺赴舉》中“料量時輩更誰過”,意為推測同輩中無人能超越顔覺;清代姚念曾詞作“料量心事”則體現對情感的揣度。
指對事務進行籌劃或管理,側重實際問題的解決。
例證:清代陳裴之《香畹樓憶語》中“料量安妥後,即載其槥回蘇”,描述妥善處理後事的場景。
以上釋義綜合參考了古籍用例及詞典解析。
《料量》(liào liàng)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有着多重含義。下面将從不同方面對其進行解析。
《料量》的第一個字是“料”,它的拆分部首是“鬥”,表示與量相關的意義。它由“木”和“卩”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0個筆畫。
《料量》的第二個字是“量”,它的拆分部首是“裡”,表示與度量相關的意義。它由“裡”、“口”和“人”三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2個筆畫。
《料量》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形成于商周時期,用來表示對物品的估量和估計。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料量」。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料」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上部分是一個類似「鬥」的形狀,下部分有一個點。「量」則與現代寫法相似,上部分有三個橫線,下部分為「裡」的形狀。
1. 我無法準确地料量這個項目的難度。
2. 她的眼神中透露着深深的料量。
料量:估量、品評、評估
自量:自我評價、自我估量
量杯:度量器、量筒、量器
估量、預測、判斷、評估
準确、精确、确切、确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