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斂約的意思、斂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斂約的解釋

凝煉,簡要。 清 費錫璜 《漢詩總說》:“聖賢學問,極斂約縝栗而萬物不能過。 周 詩斂約之至,縝栗之至;惟 漢 詩尚存此氣味,所以百世不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斂約”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語言或學問的凝煉、簡要。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釋

斂約(liǎn yuē):指表達或内容上的凝練、簡潔,強調在精煉中蘊含深度。常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形容文字不冗雜卻内涵豐富。

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學者費錫璜的《漢詩總說》:“聖賢學問,極斂約缜栗而萬物不能過。周詩斂約之至,缜栗之至;惟漢詩尚存此氣味,所以百世不逮。”此處通過對比周代詩歌與漢代詩歌,說明“斂約”是周詩的典型特征,即語言簡練而思想缜密。

用法與示例

  1. 文學評價:
    “周詩斂約之至”,形容《詩經》語言簡潔卻意蘊深厚。
  2. 文風描述:
    如的例句:“雕琢狹小斂約之景”,指用簡練的文字勾勒出細膩的意境。

相關概念

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更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學術讨論,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例如,可用于評價學術著作或詩歌的凝練程度。

如需進一步探讨,可參考清代文獻或漢詩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斂約

斂約是一個常用于描述人物行為或性格特點的詞語,表示做事謹慎、收斂、約束自己的行為或言辭。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斂約》由“敢”和“纟”組成,其中“敢”是本字的偏旁,表示勇敢;“纟”是本字的聲旁,表示與線等有關的事物。斂約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斂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演變過程中,其意思逐漸演化而成。最初,“斂”指收束、收起、折疊等含義,“約”則指控制、限制、約束等含義。兩個詞彙的結合形成了“斂約”的意思。

繁體

繁體字中的《斂約》為「斂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斂約的寫法可能多樣化,如《康熙字典》中的記載有“斂約”、“歛約”等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現代漢字的标準寫法逐漸統一為“斂約”。

例句

他的性格十分斂約,從不過分張揚。

組詞

斂財、斂貪、斂腰、斂功、斂迹、斂手。

近義詞

節制、克制、收斂。

反義詞

放縱、放蕩、放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