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棱角。《周禮·考工記·輪人》“欲其幬之廉也” 漢 鄭玄 注:“幬,幔轂之革也。革急則裹木廉隅見。” 宋 蘇轼 《章錢二君見和複次韻答之》:“醉裡冰髭失纓絡,夢回布被起廉隅。”
(2).比喻端方不苟的行為、品性。《禮記·儒行》:“近文章,砥厲廉隅。”《漢書·揚雄傳上》:“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不修廉隅以徼名當世。” 宋 蘇洵 《禦将》:“況為将者又不可責以廉隅細謹,顧其才何如耳。”《明史·王廷相傳》:“今廉隅不立,賄賂盛行,先朝猶暮夜之私,而今則白日之攫。”
(3).指朝堂。 宋 王安石 《上蔣侍郎書》:“倐然朝廷走一封之傳,升執事於嚴近,與諸公對掌機政,召和氣於天下,則必廉隅之上,體貌之殊絶,廊廟之間,貴賤之不接,某於是時願拜風采,則無因而至前矣。”
(4).古算術開方法的術語。邊為廉,角為隅。
“廉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角度解析,以下為詳細解釋:
本義:棱角
原指物體的棱角,如《周禮·考工記》中提到“革急則裹木廉隅見”,即皮革緊繃時棱角顯露。此義也見于蘇轼詩句“夢回布被起廉隅”,以布被的棱角比喻方正之态。
比喻義:端方不苟的品行
引申為形容人品行正直、有原則,不隨波逐流。如《禮記·儒行》中強調“砥厲廉隅”,即通過磨砺培養方正品格。明代王廷相批評官場時提到“廉隅不立,賄賂盛行”,反襯廉隅的道德意義。
指代朝堂
古代文獻中,“廉隅”可象征朝廷或官署,如王安石《上蔣侍郎書》中用“廉隅之上”指代朝廷高位。
古算術術語
在數學領域,“廉”指邊,“隅”指角,是古代開方運算中的術語。
“廉隅”核心意義圍繞“方正”展開,既指物理棱角,更重道德象征。其用法在古代文獻中常見,現代多用于強調品行修養。
廉隅是一個中文詞彙,表示一個人謙虛、謹慎、恭謹的态度。廉隅的字義涵義有扭捏、謙抑的意思,多形容人謹慎行事,言辭謹慎。
廉隅的拆分部首是廴和隹,它們分别放置在字的上部和右側。廉隅包含13個筆畫。
廉隅的來源于古代漢字,它的字形非常古老,幾乎完全保持原汁原味。在繁體字中,廉的字形沒有變化,隅的字形是隹。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廉的字形沒有太多變化。而隅使用隹來表示,在字形上與現代的“隅”有所區别。
1. 他為人處事非常廉隅,謹言慎行。
2. 她在工作中總是保持廉隅的态度,從不越雷池一步。
廉潔、廉政、廉價、廉明。
謹慎、謙虛、扭捏、謙抑。
傲慢、放肆、隨性、狂妄。
【别人正在浏覽】